(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投書:台灣學校裡需要的是哲學課〉。首圖來源:上報)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的教育經常強調「閱讀」的重要性,教育部也投入了大筆預算購置圖書,但當今台灣社會的閱讀風氣仍然低落。
本篇作者認為,只強調「閱讀」本身是不夠的,再加上台灣的文科教育太過僵化,導致整個社會缺乏邏輯思考、分析批判等能力。他對台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改革建議?一起來看。(責任編輯:詹益昀)

台灣人從小學開始的語文課,大都是摘自中國歷代文言文與詩詞。首圖來源:上報
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教育部國教署投入5900萬元、購置42萬冊圖書,送給小一和國一新生,盼藉此帶動閱讀興趣,強化閱讀習慣。
教育部國教署中小學組組長武曉霞表示,閱讀有助於開拓孩子的視野 、增加想像力與思辨能力,是所有教育學習的重要基礎, 閱讀力來自於習慣的養成,因此閱讀推廣必須從小推動,希望透過贈送國中小一年級新生新書的活動,種下新生「愛閱的種子」, 期待學生的閱讀習慣延伸到生活中,也感謝家長與老師的鼎力協助與 積極推廣,讓閱讀在國中小階段都能生根茁壯。
台灣人熱衷社群網路,不愛閱讀
之前有媒體調查,台灣人非常不愛讀書,有四成的台灣人一年沒有看過書。有家書店玻璃門上,張貼著「人進不來,書出不去」 的對聯,上聯則是「門真的沒壞」,以此自嘲。當手機、臉書、 社群全面攻占台灣人的生活時,已讓台灣書店一年四季皆淡季, 店員比客人多的窘境。對比台灣,法國社會受新科技影響有限, 仍然是一個熱愛閱讀的社會。
反觀法國,平均每人每年讀20本書,根據法國國家圖書中心(CNL)2019最新民調顯示,92%的法國民眾一如既往地熱衷於每天閱讀,且認為,若有更多的時間,會讀更多的書, 而小說是法國人最喜愛的書籍。即使網路時代人手一機,但是91% 的法國人仍閱讀紙本書,而93%的法國人認為閱讀是一種興趣,並在發掘新知識中獲得幸福和滿足感,85%青少年則在學習之外閱讀 ,認為是一種休閒。
筆者認為,這應與其從小就重視哲學教育有關,哲學顧名思義就是愛智教育,傳承自希臘的文化,歐洲許多國家與以色列就是如此,所以近代科學與文藝復興運動為何誕生在歐洲?為何歐洲大思想家與科學 家人才輩出?為何民主運動首先發生在法國?為何英、美、法、德等 國家在近兩百年來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以色列又為何人才輩出, 科技與軍事實力強大?
法國高中會考哲學科,4個小時只寫一題,厲害的學生可以字體工整寫滿15頁,幾乎是一篇小論文。這樣的功夫不是天生的, 吃再貴的補腦劑都沒用。法國人從小學起就逐步訓練書寫和閱讀習慣 ,上課時師生非一言堂,而是經常辯論,激盪腦力,直到高三。法國的語文課是讀小說與散文原本,讓學生去欣賞、分析與批判,而非叫學生死背,以訓練閱讀、理解、表達和書寫等能力,久而久之, 自然養成閱讀習慣。許多歐美國家與以色列的教育也是如此。
近兩百多年來,法國之所以誕生伏爾泰、盧梭與孟德斯鳩等近代啟蒙 大思想家,產生「自由、平等、博愛」思想, 導致美國與法國大革命,從專制走向民主,並培養無數的哲學家、 科學家與文學家,成為科學與人文薈萃的殿堂, 讓法國成為世界強國,與其從小重視哲學教育不無關係。
填鴨式文科教育僵化學生思考
反觀台灣,從小學開始的語文課,大都是摘自中國歷代文言文與詩詞 ,老師都像教「聖經」一樣的教育學生,要學生死背其文章,可是學生平時都用白話文書寫與表達,也很難有古人的情境,死背這些文章有何用處?若非為了考試與升學,一般學生會喜歡讀這些文章嗎?可能瓊瑤等言情小說對學生的吸引力會比較大吧?畢竟現代小說的對白都很口語化,比較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頗富哲理者也很多。
各級學校文史科的考試方式也很可笑,不外是非、選擇、填充與默背 ,了不起偶而一篇八股式小作文,考試時間也很短,很難測出學生的思考、批判與表達的能力,所以為何目前儘管大學生或研究所畢業者 一堆,卻常缺乏是非判斷的能力, 容易被不學無術的江湖術士牽著鼻子走,甚至受到電話詐騙者更不在 少數。
由於從小缺乏哲學教育,學生普遍缺乏邏輯思考與批判的能力,習慣盲目服從教科書所灌輸的權威思想,也不敢批判老師教學上的錯誤, 更不敢質疑威權圖騰存在的合理性,以致台灣至今仍然有威權或權威崇拜,否則獨裁者銅像林立與妙禪事件怎麼說?
只重學歷,缺乏道德培養
也由於從小缺乏哲學教育,許多人普遍缺乏學術倫理、誠信、道德、 操守與是非觀念,只重視升學與高學歷,在學術界與政治界是這樣, 司法界也不例外,普遍缺乏司法人應有的道德勇氣與公正性。
如果我們要培養讀書風氣,應效法歐美國家與以色列,從小就應實施 哲學教育,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不僅敢挑戰學術與宗 教權威,也勇於質疑政治威權,這樣台灣的教育才能與世界文明強國 並駕齊驅。
總之,看看法國,想想台灣。從小推廣學生閱讀風氣固然重要,如有哲學課更重要,因為哲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並養成自學的習慣,比填鴨式教學有用許多。
延伸閱讀
「隨手關燈很可以,能源稅再說」一一 9 圖表分析台灣人環保意識的「過半假象」
【18 歲的台灣人經歷了什麼】見證學運開花、中共打壓等 78 個政治事件,「天然獨」成青世代的核心價值
【你的第一次是送給丈夫的禮物】彩虹媽媽入侵小學發糖果教「女性守貞」,教材藏性別歧視竟「無法可管」!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投書:台灣學校裡需要的是哲學課〉。首圖來源: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