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編輯檯好書推薦:《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聽過六四天安門事件,但不懂為什麼每年六月四日,國內外媒體都要大張旗鼓談論這段歷史的人。
六四天安事件發生後,王丹被中國政府通緝,在當局全國通緝 21 名學生領袖名單上名列第一。
但他並未像其他領袖如吾爾開希、柴玲一樣逃亡外國,留在中國國內躲藏。後來,王丹決定不逃命回到北京,當場被捕並判刑四年;1995 年再被判刑 11 年,後來因保外就醫獲釋,到達美國。
以下內容摘自《重返天安門》推薦序〈淹沒真相,不會使歷史成為過去〉,作者是王丹,他寫下他想對 1989 年 6 月 4 日當天廣場上,被中共活生生用坦克碾死的學生夥伴說的話。(選書編輯:鄒家彥)

王丹,六四天安門事件運動領袖之一,被中共列為頭號通緝犯,已撤銷中國國籍,現居美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精心的封殺,刻意的淡化,是獨裁者一貫的策略和手法
今年是中國爆發八九民運和六四鎮壓的三十周年。在此,我向讀者推薦前任BBC記者林慕蓮(LouisaLim)的《重返天安門》一書。我推薦的原因很簡單:這是一本關於遺忘與記憶相抗爭的書,而遺忘與記憶的爭奪這個歷史的主題,已經不僅僅有關三十年前那場天安門學生運動,更有關人類的歷史、進步和價值。
三十年,是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不長,所以經歷過的人還不會遺忘;不短,所以那些沒有經歷過的人,很多已經不知道真相了。而在這三十年中,歲月一天天流逝,往事一天天遙遠。
精心的封殺,刻意的淡化,是獨裁者一貫的策略和手法。它希望藉此製造集體失憶與整體麻木,促使人們忘卻那鐵與火、血與淚的歷史。今天的中共,非但不去處理這樣的民族成長過程中積累的傷痛,反而試圖抹殺歷史,讓傷痛不僅無從得以減輕,反而更加深深地掩埋起來。這無疑是對民族的犯罪。
難道,歷史通過淹沒真相就可以成為過去嗎?
難道,只要封鎖住國內的言論,曾經有的傷痛就化為烏有了嗎?
這是一個掩耳盜鈴的政府,也是一個對人民和國家極為不負責任的政府。
中國人,真的都忘了六四
但是我也承認,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奏效。善於遺忘的人們,尤其那些置身於新聞封鎖和「輿論導向」的中國大陸民眾,他們中的很多人,似乎真的淡忘了那一陣滾過神州大地的驚雷。除了遺忘,還有恐懼。黑色專制的不可一世,紅色恐怖的無處不在,使大多數國人噤若寒蟬。然而,墨寫的謊言,終究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現實的虛幻,從來不曾遮蔽歷史的塵埃。
對於我們這些經歷過的人來說,不僅是記憶,更要傳承記憶,我相信,這也是作者的寫作意義之一。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歷史的述說,其實折射的是現實的影子。今天中國所有日益嚴重並且無法解決的問題,都起源於「六四」鎮壓扼殺了和平變革和全面發展的希望和前景。
這些問題包括:腐敗,失業,環境惡化,道德淪喪,貧富分化,民生缺乏保障,社會秩序混亂,地方政權黑社會化,警察濫用暴力等等。
中國的進步,不應只有經濟改革和發展
今天的中國,證明了當年的學生行動的正義性,那就是:中國不應當僅僅有經濟改革和發展,也要有政治改革和發展,以使發展的成果為全體中國人民分享而不是為少數權貴集團壟斷,以使經濟發展服務於創造一個偉大的公正社會,而不是一個同胞間因貧富鴻溝而相互仇恨和內鬥的社會,以使每個中國人不僅生活水平獲得改善而且享受文明社會公民普遍享有的政治權利和人道尊嚴。
這是我們直到今天仍然抱有的對中國的想像與期待,這樣的一個中國,對全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也都是正面的因素。這正是我們今天必須強調記憶的原因。
回眸「六四」,濤聲依舊。那個暴風驟雨的歲月,自有其永恆而不可磨滅的價值。不管高潮還是低潮,民主運動,猶如奔馳的列車,不管這列車曾歷經怎樣的波折,它始終沿著人類文明的必然軌跡,新世紀的既定方向,轟鳴不已,滾滾前行,最終,必將抵達光輝的彼站,迎接鮮花盛開的季節。但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那些付出了生命代價的人。
作為倖存者,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不會忘記你們每一張青春的臉
翻看作者的記述和回憶,當年的一切似乎又回到眼前。作為當年的參與者之一,我想對那些已經在天堂裡面的兄弟姐妹們說:親愛的你們,作為倖存者,只要我們還有一口氣在,就絕對不會忘記你們,不會忘記你們每一張青春的臉,也絕對不會放棄為你們討回公道的努力。同時,在這令人悲傷的日子裡,我也希望你們知道,我們是多麼的想念你們,想念我們共同的崢嶸歲月。
就像一首歌中說的: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
難以開口道再見,就讓一切走遠。
到如今年復一年,我不能停止懷念,懷念你懷念從前。
但願那海風再起,只為那浪花的手,恰似你的溫柔。
雖然時光流逝,但是我們還在。放心吧,我們希望你們在天堂一切安好。
延伸閱讀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重返天安門:在失憶的人民共和國,追尋六四的歷史真相》,由 八旗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