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川普,首圖來源: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簽署行政命令, 宣布美國從 5 月 15 日開始進入緊急狀態,而且也禁止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危險的公司所生產的電信設備。
美國白宮這項新行政命令,看似沒有針對特定對象,但美國商務部馬上接著宣布,將中國科技龍頭華為以及旗下 70 家子公司列入黑名單。美方如此大動作也被普遍解讀為川普對中國正式開啟資訊戰。
去年早有風聲:川普會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制裁中國
早在 2018 年中美因貿易紛爭開戰,就有媒體預測川普會採取《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制裁中國。
《美國之音》當時就曾報導,川普除了用《301 條款》(按:美國《1974 年貿易法》第 301 條,美國總統可針對認定存在不公平貿易關係的貿易夥伴展開調查,祭出關稅懲罰)制裁中國,可能還會出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因為川普非常不滿中國侵犯美國智慧財產權。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的內容是什麼?
這條法誕生在 1977 ,它賦予美國總統管理商業的權力,以應對威脅美國的國家緊急狀態,且可單方面宣布對投資實施限制。
現在看來,川普的確驗證當年媒體的預測,他真的祭出《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以國家安全為由,簽署並發布新的行政命令。
川普發佈這項行政命令後,外界隨即歡呼一片,台灣網友紛紛評斷「川普真的猛」、「好像有點威」、「我川威武」,並期待「華為會不會被玩死,繼續看下去」。
台灣網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並不難理解,因為川普打壓的是長期欺負台灣的中國。但其實川普這樣做法,有獨裁統治者的影子。
仔細一看,川普與對立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都在搞獨裁
跟台灣網友的反應不同,經常發表政治評論的粉絲專頁《Zen大的時事點評》就點評川普現在宣布緊急狀態的作法就是獨裁,他說:「民主國家其實也有一套進入準獨裁狀態的方法,宣布緊急狀態,宣布例外狀態,宣布重新選舉,都是方案。」
這件事難道美國人自己沒發現嗎?
《紐約時報》的經濟專欄作家 Paul Krugman 在 2019 年 2 月貿易戰休戰期間,以〈川普、貿易與獨裁者的優勢〉為題發文批評川普:
「似乎沒有任何群體強烈要求實現保護主義;真要說的話,主要行業倒是一直在遊說反對川普的貿易舉措,而股市也顯然不喜歡貿易衝突,緊張局勢加劇時出現下跌,緊張局勢緩解時出現反彈。」
Krugman 認為「貿易衝突本質上是川普的私怨」,他還諷刺提到,目前幾乎沒有證據表示,川普對解決真正的中國問題感興趣,他曾參加過一個貿易政策會議,專家們對於川普最想要什麼,推估出來人氣最高的答案是「可以讓川普推特(Twitter)發文的東西」。
不只是 Krugman,《紐約時報》的另一位美國經濟線記者 Peter S. Goodman,也在近日報導以川普自己的 Twitter 為證,指出川普的獨裁心態。他說,川普在 Twitter 上抱怨「美聯儲不降息,而中國領導人正在用信貸注入來刺激中國經濟」,這是川普間接承認自己缺乏並渴望得到對手中國所擁有的工具:享有政策槓桿的支配。
中美貿易戰真的如同川普所說,是為了讓美國更強大,為了讓美國人都有工作而開戰的嗎?從上述兩篇《紐約時報》的評論看來,中美貿易戰可能更像川普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而誕生的戰爭。
參考資料
《中央社》、《上報》、《紐約時報》1、2、《美國之音》、《自由時報》、批踢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