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年提出「2030 雙語國家」的政策藍圖,不過民眾大多對此政策還是一知半解,畢竟自小就學習英文了,這樣的雙語政策與現行方式會有什麼差異?
賴清德認為,應該要提升全民的英文能力而非只針對學生,所以才希望以 2030 年為目標,把台灣打造成雙語國家。此外,教育部長葉俊榮提到,為了配合政策,學校部分科目甚至要用英文來教。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此表示,台北市政府已經在推雙語教育,不過他發現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師資和環境,所以市府會每半年滾動修正一次。
外界也對此政策看法不一,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就擔憂可能會重演過去貶抑方言的現象,有民眾則反諷政務官應當用英文報告,有人倒覺得早就該執行了,「願景很好,但如何實現是問題」,看來配套措施確實也是民眾一大疑慮;其實台灣人在許多時候會對新加坡的雙語制度稱羨,並認為這樣的政策成就新加坡部分的經濟發展、增加國民的競爭力,不過為什麼在台灣要進行改革時,就止步不前了呢?(責任編輯:黃梅茹)

學生上英文課,首圖來源:影片截圖。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天(12/4)表示,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行政院推動 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重視提升民眾英語能力,盼帶動全民學英文;政府的相關措施以需求面出發。
行政院發布新聞稿表示,賴清德今天(12/4)聽取國發會報告「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後指出,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為國家重大政策,各部會務必積極推動,以展現政府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的決心。他也指示國發會將此案提報 6 日的行政院會報告。
為何政院會拋出這樣的政策構想?

行政院長賴清德,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
賴清德表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與過去推動政策不同之處在於這次是為提升國家整體的競爭力,而非以往以考試為目的。這次重視的是提升民眾的英語力,而非硬體環境的建置而已,希望帶動全民學英語,而非只針對學生;另外,政府的相關措施是以需求面出發,而非單純強調供給面。
同時,賴清德強調,教育是藍圖當中最重要的工作,要求教育部修正相關法規,並於3個月內提出修法草案。
另外,賴清德指示,各部會除推動針對業管客群的策略外,公務人員應加強提升英語力,正副首長也應強化英語溝通能力,以利在第一時間透過國際媒體發布重要訊息。各部會應善用現有資源,國發會不會特別編列預算,但各部會可用原有預算勻支辦理。
政府各級機關開始會議與訂立階段性目標
行政院表示,賴清德於今年9月19日指示以2030年為目標,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由國發會擔任主政機關,研議訂定分階段辦理時程,並責成各相關機關訂定階段性目標與工作內容。
國發會依照賴清德指示,召開跨部會協商會議、地方政府溝通會議,並邀請外國商會與國內五大工商團體座談後,參考各方意見提出此藍圖,盼以 2030 年為目標,打造台灣成為雙語國家。
《BO》更新:行政院長賴清德今早(12/6)於院會拍板「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台灣將邁向雙語國家。
據《自由時報》報導,將來會由公部門帶頭推動 8大策略,包括各部會官網全面雙語化、與外國人相關文書雙語化、提升文教場館的雙語服務、公共場域第一線服務雙語化、政府公開資訊雙語化、與外國人相關文書雙語化、培育公務人員英語溝通力,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考試及證照雙語化。
延伸閱讀
學費一年 67 萬,教室內只准說中文,歐洲第一家中英雙語小學讓英國轟動了
為什麼愛爾蘭的路牌都是雙語標示?這正是他們擺脫「惡鄰」英格蘭獨立的關鍵
一個留美教育家的真心話:台灣要改的不只是教育制度,而是以「功名利益」主導的社會風氣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提升競爭力 政院推台灣2030年成雙語國家〉。首圖來源: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