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台中市長林佳龍宣布規劃成立全台第一個數位治理局,並延攬台灣網路發展開拓先鋒、蕃薯藤創辦人之一的蕭景燈擔任籌備處執行長與資訊長。

全台第一個數位治理局,成為國民黨鬥爭犧牲品

這個創新概念,本來應該讓台中成為各縣市「智慧城市」發展的領頭羊,沒想到一晃眼兩年過去,修正草案卻成了藍綠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國民黨議員屢次抹黑此舉是「搞網軍、拚選舉」,而將草案卡在議會。

今年八月底,總算在國民黨議員以通過總預算為籌碼,要求選舉過後再成立的條件下,台中市長林佳龍選擇讓步後,數位治理局才確定會在明年成立。

在這段「政治撞牆」期間,台南市早已成立智慧發展中心,嘉義市也設立「智慧科技處」,反而超越台中、先馳得點——原先台中所拋出的「中央有唐鳳,台中有蕭景燈」名人牌,也因為相關修正草案沒有獲議會通過,讓蕭景燈落入了空有頭銜,卻無調度資源實權的「有名無實」窘境。

面對這樣的狀況,蕭景燈自然感到「有點遺憾」。不過他反而從中悟出「這就是民主制衡的機制」,且學習如何努力與議會溝通的技巧。

蕭景燈:台灣許多政策都是動之以情,而非說之以理

蕭景燈何許人也?他是台灣網路拓荒者,早在共同創立本土搜尋網站「蕃薯藤」的當時,心中就有「我看到網際網路,就覺得這是要用來做公眾服務」的宏大理念。在「蕃薯藤」後,他還進入中央研究院,長期致力於「開放政府、開放資料」的推廣與應用。

人如其名的蕭景燈,年輕時就總有俠義助人的舉動,照耀他人。在美國留學時期,蕭曾響應國際特赦組織行動,每月為三位政治犯撰寫聲援信件,當時還沒有網路,因此他會將信件分別寄給該政治犯所屬國家、另一封寄給囚禁單位,期盼以民間串連的力量,伸張社會的正義。

而進入台中市府任職,蕭景燈也是抱持著同樣的初衷。只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現在他手中的武器從手寫信件變成了運用科技推動「開放政府」。

蕭景燈認為,台灣許多政策都是動之以情,而非說之以理;但假若政府能夠用數據說話,就能夠增進施政效能,且藉此提高公共參與。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蕭景燈會繼續努力率領數位治理局,將台中市打造成一座「始於人性與科技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具體來說,解決台中哪些問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為了配合電子化政府的推動,各地方政府都設有資訊單位;不過只有台北市是以一級機關資訊局在辦理相關工作,(按:2018 年 4 月,桃園市也成立了資訊科技局,不過台中市長林佳龍在 2016 年底,就已經延攬蕭景燈入府,擔任「數位治理局」籌備處執行長。)

蕭景燈在接受《報橘》專訪時表示,以台中市而言,目前主要負責資訊業務的是資訊中心,且為二級機關,工作業務推展能量不足,因此必須提升為一級機關,才有可能在足夠位階與資源下統整資訊發展與規劃。

況且,由於公共事務的處理常需跨不同機關單位,成立數位治理局能夠橫向連結各機關運作,解決部分機關內部整合不足、資訊串連流通不易而導致的「重複開發」問題。而且還能同時增加吸納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科技人才的機會。

蕭景燈說,整體而言數位治理局就像為台中市建立一個資訊串連的大腦。

但具體來說,數位治理局要協助建立的台中智慧城市,到底是什麼?台中在數位治理局正式成立前,解開了哪些「智慧城市」成就?

今年 9 月,台中市長林佳龍在《財訊雜誌》舉辦的智慧城市論壇上,大舉分享台中在智慧城市上共有四大應用範疇:智慧交通、智慧警政、智慧防災、智慧教育,《報橘》就此範疇專訪蕭景燈,請他細部分享相關做法,讓人民看懂所謂「數位治理局會是台中的大腦」這句話的真意,以及未來數位治理局會如何讓台中,真的變成一個市民能夠安居樂業的城市?以下會訪談內容重點摘要。

台中交通事故下降率六都第一,HOW?

《報橘》(以下簡稱「問」):林佳龍市長不只一次分享過台中有個「跳蛙式公車路線」,很驕傲地表示這是結合大數據巨量分析而得——它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你們怎麼做的?

蕭景燈(以下簡稱「蕭」):過去台中公車停靠車站太多,導致公車速度緩慢,因此交通局汲取海線自強號的成功經驗,採「跳蛙式」停靠,在分析了十公里免費公車共兩億筆的大數據後,過濾出沿線的20大公車站,加入高中職、國中與國小的站點,讓每條路線的停靠站縮減到僅剩23站至27站,有效提升公車速度。

專跑尖峰時段的900 路幹線公車,在採「跳蛙式」停靠後,從火車站到豐原高中的行車時間縮短約 20 分鐘左右,號稱是公車界的「自強號」。

問:台中市民搭乘公車,也與「市民卡」的推動高度相關,請局長分享台中市民卡在交通運輸上的作用,以及其中資料搜集範圍與後續分析的細部做法。

蕭:台中的公車有一點跟其他縣市不一樣,上下車都是要刷卡的,由於有這樣的機制,台中擁有完整的乘客上下車大數據。除去個資部分——就市民最擔憂的個資權益保障部份,市府以「利用及記錄民眾敏感性資料最小化」為原則,讓民眾須提供的個資最小化,在第一次使用敏感性資料前皆會聲明使用目的與取得民眾授權,並以國發會 GCA SSL 類憑證加密傳輸,避免個資外洩——便可分析出可以改善交通的策略,例如檢討道路面積的使用合理性、設置共享自行車的優先性等。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易肇事路口整合平台」,由市府交通局與警察局合作,整合交通相關數據,藉由分析道路車輛流量來調配車道,也在易肇事熱區設置太陽能 LED 警示燈。

除此之外,易肇事路口整合平台資訊全面向民眾公開,所有人都可以在市府的網站和App上獲得相關資訊,市府也每個月會在網站上公布「十大易肇事路口」,提醒民眾車禍的高風險路段,推動後頗有成效,大幅降低了交通事故發生率。台中市在 106 年的交通事故下降率,位居六都第一!

問:之前媒體報導過,台中智慧交通最顯著的成果之一是「台灣大道」,台中最塞的文心路至東大路的交通時間減少 122 秒——這又是如何達成的呢?

蕭:台灣大道是進出台中市重要門戶,沿途有大學、工業區、百貨商圈、草悟道等著名景點,且為國道一號台中交流道出入口,是台中市內車流匯聚的尖峰路段,也是最常塞車的路段!除了透過智慧交通監控系統偵測,交通局也運用了號誌設計,分配綠燈時間進行號誌調整來提升交通效率。

由於台灣大道與五大重要幹道相交,交通局針對台灣大道提出多路口的「續進設計」,增加主線綠燈時間。我們在忠明南路至東大路沿線增加綠燈 10 秒,並透過平行替代道路引導移轉車流,在台灣大道環中路口車流回堵時強制分流等措施,藉此疏通這條台中最重要的主幹道。

台中市銀行搶案 24小時破案,跟 CSI 一樣猛?

問:除了交通改善成績出色,台中市目前的「每 10 萬人口犯罪指標案件發生數」也是六都最低,這成績和「數位辦案」有關嗎?

蕭:我們有個「科技偵防情資整合分析平台」,106年時的犯罪情資資料庫就已經蒐集高達 4,920 萬筆,平均每月建檔410萬筆!

這麼多的情資都能透過大數據歸納分析,以「視覺化方式」呈現暴力犯罪、汽機車竊盜詐欺等治安燈號,進一步深層分析各資料間之關聯性,以鎖定關鍵對象,提升資訊科技支援科學辦案能力,也能即時掌握治安現場狀況及有效因應。

以 2016 年 5 月的台新銀行逢甲分行行搶案為例,透過平台的快速查詢交通違規、車行紀錄、違規地點、車行軌跡、停車繳費等功能,迅速配合警方分析嫌犯工作地點及住家範圍後快速縮小範圍,於隔天凌晨5時即查獲主嫌,24小時內快速破案。

另外,2017 年底,這個平台也曾跨縣市協辦「新北市土城鵝肉店縱火案」,那天台中市警局接獲新北市刑大請求協助,我們便運用情資分析平臺從資料庫之中調出110報案、違規停車等資料,快速分析出主嫌及其居住地,隔日新北市即偵破整起案件,這個案子也獲得民視特別企劃「翻轉治安」報導,除了展現平台績效,也有效抑制犯罪!

科技偵防情資整合分析平臺擁有決策功能,透過雲端化的數據連結,可以即時統計分析全市最新治安狀況,藉以制定治安策略。剛剛你們問的台中市「每十萬人口犯罪指標發生數」就是了,106 年時僅有260.84件,較105年減少43.24件,減少比率14.22%,犯罪發生數為六都最低!遠低於全國平均值369.85件!

另外台中市還有一個「刑事分子生物鑑定室」,是跟中央同等級的DNA鑑定!

過去檢警調遇到大宗的刑事案件,許多資料仍須由中部送到台北鑑定,耗時耗力,因此林佳龍市長決定投入 3,000 萬預算,成立中部司法警機關首座DNA實驗室-刑事分子生物實驗室。除此之外,也找來分子生物學專業及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背景等專家,組成七人鑑定小組加入臺中市刑事警察局。

台中水情 App,主動通知你 500 公尺內有無水災

問:今年風災後換水災襲擊,台中智慧防災怎麼做?

蕭:水患災害一直是市府關注的重點防災議題,目前透過整合水利局建置的 72 個水情監測站,能智慧監測地區淹水深度、區域排水水位、雨量等重要水情資訊。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台中水情 App」運用LBS定位技術(適地性服務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主動通知民眾「所在位置500 公尺範圍內」之各項水情及災通報警戒資訊,達到預先減災的效果。

問:台中市目前市內有三校設立為智慧學習教室,這類智慧校園和傳統校園的差異是什麼?

蕭:台中今年度會優先完成中小學近 2,000 間智慧教室,建置內容包括大尺寸觸控電視、投影機、筆電、個人電腦、平板電腦、資訊應用整合控制設備等12套不同設備組合,提供學校依教學需求選擇,縮短數位學習落差。

除了硬體設備以外,市府也開設智慧學習教室科技應用培訓、資訊科技創新教學設計工作坊等課程,讓老師一起認識智慧學習教室設備應用,並且鼓勵他們結合教育雲、因材網、均一等教育平台提升教學成效。

數位治理局目標:讓市民共同參與,讓台中成為為更開放的政府

問:數位治理局明年成立後,還要繼續完成哪些工作?會遇到哪些挑戰?

蕭:踏入數位時代的市政新發展領域,最大的困境之一是,人員的職能與角色轉換、對外部的溝通與宣導、與民間社群或產業的連結等。

數位治理局為提升數位服務與開放政府應有的服務品質,將會妥善運用「ABC」──AI(人工智慧)/Analytics(資料分析)、Big data(大數據管理)/Blockchain(區塊鏈)與Cloud(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持續收集、整理政府資料,透過開放資料暨資料整合、大數據等各種平台進行分析,舉辦跨機關工作坊,共同分析現況,找出潛在機會。

未來的數位治理局除了原有資訊中心業務,亦陸續接辦市民卡、智慧應變暨交控中心、2018世界花卉博覽會智慧應用、水湳智慧城智慧生活應用、全府資安作業等大型專案規劃——最重要的事透過數位治理把民意納入到市府每日決策中,讓市民共同參與,讓台中成為為更開放的政府。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