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華文朗讀節計畫主持人王榮文朗讀了《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放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物,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把人生過好》,他說人類永遠都會有說故事的需要,都會有把過去的知識傳達下來的需要。好的作家與出版社的存在,是永恆重要的需求。(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BibBornem,CC Licensed。
本屆華文朗讀節請到山楂果影像工作室-HawStudio製作了三支影片,除了帶著朗讀節重返推廣閱讀、朗讀初心,同時也讓大家一窺「書」的秘密。
https://www.facebook.com/wordwavefestival/videos/620453378348631/
拍攝早晨,走上華山文創園區中3館旁的旋轉鐵梯,出現在眼前的是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為華山文創園區特別打造的「森文茶庵」,華文朗讀節計畫主持人王榮文帶著他精選的書籍出現,有好友 吳靜吉博士的《因緣際會擺渡人:吳靜吉的生命故事》、《金錢的靈魂》、《費城奇蹟》、 龍應台《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等,而王董選擇朗讀的書,則是《回到自己的內心 #每天讀點斯多噶》。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出版社所出的書籍,每一本都是王董最愛的書。
下午,跟著王董拜訪知名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樂茝軍,舉手投足都展現作家氣質的薇薇夫人,用最燦爛的笑容迎接我們,還俏皮地問說:「怎麼會有這麼大陣仗的攝影人馬?要拍什麼正經的啊?」王董則回答:「就是閒聊,聊不正經的。」讓大家都笑出了聲。訪談中,薇薇夫人也提到自己現在每天都寫日記,更在計畫進行長篇小說的寫作,她說:「總要給自己一點活著的意義。」
儘管訪談的氛圍十分輕鬆,仍能發現薇薇夫人對待閱讀與創作的珍視,「之前和齊邦媛老師、和一群(作家)朋友聊天時就聊到,不是有一首歌唱說『如果沒有你,日子怎麼過。』我們應該把它改成『如果沒有書,日子怎麼過。』」
創作和閱讀並不是一件高高在上的事,但一本書的確是經由許多人的努力而形成的,無論是作者或是編輯、書店或是讀者,都是成就一本書不可或缺的一環。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提供。
推薦閱讀:
【青鳥專欄】藏在旅舍中的獨立書店:東港年輕人試圖創造與家鄉的連結,說出在地故事
【青鳥專欄】宛如《徬徨少年時》中的主角,日本作家經歷了班雅明「靈光」般的 1960 年代
【青鳥專欄】跟板橋差不多人口數的德國城市,為什麼三天之內可有 3700 場大小演出?
(本文摘錄經青鳥書店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BibBornem,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