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去年在恆春鎮上新開了間獨立書店「小兔仔書窩」,以推廣親子共讀為主,在少有書店的小鎮,有著如此鮮明特色,令人感到意外與驚喜。主理人宜之兩年多前隨著公費醫師的丈夫來到恆春,自己也從博士後研究員一職轉換為全職媽媽。(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小兔仔書窩提供。
文/史比野塔
去年在恆春鎮上新開了間獨立書店「小兔仔書窩」,以推廣親子共讀為主,在少有書店的小鎮,有著如此鮮明特色,令人感到意外與驚喜。主理人宜之兩年多前隨著公費醫師的丈夫來到恆春,自己也從醫師一職轉換為全職媽媽。
「媽媽從我還很小的時候,每晚睡前一定會讀床邊故事。也許就此種下我喜愛閱讀的種子。」宜之說,小時候和父母一起看了什麼書、媽媽唸過哪些故事,其實都不記得了。但是一起讀書、聽故事的畫面仍深深刻在腦海裡。因此宜之希望下一代也能經歷她曾有過的美好體驗。
然而過去在台北生活的宜之,剛搬到恆春時對於育幼資源的缺乏感到不習慣:在台北,圖書館、實體書店相對密集,不僅館藏豐富,親子共讀活動也非常頻繁。反觀恆春當地,幾乎看不到上述情況。當地孩童人數不少,卻受到忽視。於是便有了「小兔仔書窩」,在這裡不限定兒童繪本的主題,涵蓋的範圍從海洋、自然、人文、品格都有,此外也不限定方式:桌遊、樂器、手作都可是共讀的一環。除了解決自身所遭遇的問題外,同時也回應在地的需求。
小兔仔書窩
屏東縣恆春鎮復興路103-2號 1F
週一至週五 10:00-16:00;週六 10:30-18:00;週日公休

圖片來源:小兔仔書窩提供。
【活動回顧】
2018華文朗讀節系列活動:艾瑪・媽媽——穿越邊界的力量
地球上相距遙遠的兩端,語言、文化迥異,卻因為一個共同的端午節,連結起兩個國度的溫馨;就好像書中的艾瑪,她的身分簡單來說,是一位跨海來臺的家庭幫傭,但實際上她在這個家的角色很多元,是保姆、是媽媽、是女兒、是管家,但不論扮演著哪一種,因為她的用心緊緊聯繫著這個家,讓愛的能量活動,最終這股愛也傳回到自己的身上,甚至讓她帶回故鄉。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臺灣的移工需求越見普遍,越來越多的艾瑪們協助著你我的生活,在這樣的多元衝突下,我們更需要學會尊重、學會同理,並學會自我成長,透過艾瑪的故事讓我們學習愛護協助我們的移工,也從移工身上學習成長。
活動時間:10:30-12:00
講者:孫心瑜
地點:小兔仔書窩(屏東縣恆春鎮復興路103-2號1F)
推薦閱讀:
為什麼他要租下百年老屋,親手打造一間「只換書不賣書」的老街書店?
【青鳥專欄】藏在旅舍中的獨立書店:東港年輕人試圖創造與家鄉的連結,說出在地故事
【青鳥專欄】宛如《徬徨少年時》中的主角,日本作家經歷了班雅明「靈光」般的 1960 年代
(本文摘錄經青鳥書店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小兔仔書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