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提到「東港」,大部份的人應該都會想到遠洋漁業,但其實更讓人難以忘懷的,是東港的人情與故事,只是都沒有人記載下來。一群出身東港的年輕人為了保存在地的故事,開了一家獨立書店,讓我們來看看這是怎樣的一間書店,以及它承載了什麼樣的故事。(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提供。

文/史比野塔;攝/潘奐鴒

提到「東港」,大眾多半聯想到蓬勃發展的遠洋漁業,維繫居民生計的漁獲產業變遷,也在近年逐漸改變小鎮的樣貌:像是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及新住民媽媽,帶來各自的文化與習慣。除此之外,幾個出身東港的年輕人試圖創造與家鄉的連結,說出在地故事。因此在今年8月中,這座臨海的小鎮迎來了自己的獨立書店:有情書。

與一般獨立書店空間不同,有情書藏身在「留下旅舍」的一樓大廳。旅舍主人 Sofia 與其他四位熱愛閱讀的朋友,平時便自主舉辦讀書會,交流彼此看過、喜愛的書。原本偏好文學的 Sofia 得以接觸到社會科學類的書籍,同時她也能將小說、詩集分享給其他人,參與聚會的過程各自的閱讀視野漸漸打開。再加上小時候在東港的成長經驗,小鎮仍有書店讓他們得以在放學後天馬行空的做夢,因此五人便決定打造有情書,作為知識與交流的平台。

在東港,有太多的人情與故事

「我覺得東港很有趣的是,有些店家還是很關心新住民,像有些人是回教不能吃豬肉,就有老闆研發鮪魚口味的肉粿,為什麼要研發?他說,你不能讓新住民媽媽帶小孩來,然後就看他吃吧。」在東港,有太多像這樣的人情、故事、傳統技藝,卻沒有人記錄下來,Sofia覺得非常可惜。因此她期許有情書能夠串聯年輕人的火光,保存更多故事。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提供。

現在在有情書架上的書,都是五人的心頭好。Sofia說,在網路書店買書雖然方便,卻也容易被排行榜及推薦的書籍綁架。但在實體書店,尤其是獨立書店的閱讀經驗卻是截然不同。「在獨立書店,他會跟你介紹這本,然後跟你說他有多有趣,你本來可能只是看看,沒有想買,卻因為對方說得天花亂墜之後被勾起好奇心。」作為書的「Story teller」,Sofia與朋友將在有情書裡,為其他人開啓冒險尋寶的門。

有情書

屏東縣東港鎮船頭路24-78號

週一至週五 15:00-21:00;週末 10:00-21:00;週二公休

 

【活動回顧】

2018華文朗讀節系列活動:當代人類學的流動邊界——我眼中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伴隨著網路與出版的發達,知識越來越容易取得,許多學問與能力變得垂手可得。在台灣,人類學過往只能在北部國立大學才能學習得到,今日卻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人類學的能力,也將人類學應用在自己的專業職場之中。在這場分享之中,我將分享我所接觸到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們,介紹他們如何跨越知識的邊界學習人類學、使用人類學,展顯人類學在當代社會的價值。

講者:宋世祥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程助理教授/匹茲堡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地點:有情書(屏東縣東港鎮船頭路24-78號)

推薦閱讀:

【青鳥專欄】宛如《徬徨少年時》中的主角,日本作家經歷了班雅明「靈光」般的 1960 年代
【青鳥專欄】跟板橋差不多人口數的德國城市,為什麼三天之內可有 3700 場大小演出?
【青鳥專欄】童年不被允許說族語,魯凱族設計師如何與外婆記錄沒有文字的母語?

(本文摘錄經青鳥書店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青鳥書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