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日租套房市場在 Airbnb 類型共享平台網站興起下日益多元蓬勃,交通部觀光局有意輔導日租套房合法化,旅宿業者因此在6月20日拜會政務委員張景森,尋求支持。
在張景森強力主導下,交通部觀光局政策轉彎,近日提出擬修正「發展觀光條例」第55-1條,納入「Airbnb條款」,未來觀光局得要求刊登非法日租套房網站撤除刊登訊息;若網站不移除,不僅可連續罰款,觀光局亦得請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阻斷 Airbnb IP位址,消費者在台灣將連不上 Airbnb 。
消息一出,社會譁然。
先不論這個懲罰機制完全阻擋不了非法日租套房業者,被懲罰的只有在台灣的消費者。阻斷特定網站 IP 的作法,和中國網路長城封鎖思維一樣,若因為特定產業的新、舊利益衝突即阻斷 IP 作為政策手段,後續引發其他網路治理倒退的更嚴重後果,不可不慎 。
這個爭議,應該回到法治精神來討論。作為獨立機關的 NCC,在法治上,能否因為任何行政要求而任意阻斷特定 IP 位址?
NCC 主委:依法行政機關無法且不應以行政行為要求 ISP 阻斷特定 IP 位址
NCC 主委詹婷怡今日(8/4)在個人臉書牆上以非公開貼文形式,說明技術與現行法律規範的程序條件。
依據說明,在技術上 IP address blocking 阻斷與 DNS name server 停止解析或是網頁移除,是三個不同層次的事情。
其次,行政主管機關無法且不應以行政行為要求 ISP 阻斷特定 IP 位址,也不能命令網路資料中心 TWNIC 停止解析特定DN。電信法第 22 條第 1 項規定,「電信事業非依法律,不得拒絕電信之接受及傳遞。」就電商網站或其他平台服務,「接受與傳遞」是電信事業服務的本質,且並不應刺探或了解其內容。
第三,唯有在其他有明確的作用法規範或法院裁判的情況下,而且在解釋上,其網站內容在程度上「顯然有危害國家安全或妨害治安者」相當,才有可能。
第四,而此前提,需有明確之作用法及行政處分,或法院裁判;如有任何立法之討論,也應在前述衡量範圍,以避免失衡及符合比例原則。
詹婷怡在相關領域的專業資歷與經驗豐富,四個原則羅列簡單明瞭。依據法治,旅宿業者希望以阻斷 IP 方式阻止市場競爭的期待可能要落空,交通部觀光局的草案設計,非僅有違網路運作本質,且並未權衡各方法益、比例原則、及考量能否執行之有效性。
回顧過去相關封網爭議,連兒少保護相對社會各方共識度高的議題,都不曾以封網處理,而是採取多方研議通報內容移除的方式處理。
在旅宿網路訂房這樣新、舊經濟型態轉型的競合議題上,不朝向輔導及平衡各方利益,反而以阻斷網路方式處理,不得不令社會疑惑,政府內的治理者是否理解數位經濟轉換過程,應準備的功課與配套有哪些?思維又應該如何調適?
余宛如:「遷怒式立法」允許阻斷特定業者IP位址,保護傳統業者之後呢?
中國建起網路長城,除了達成獨裁統治目的之外,經濟上也阻斷 Google、Facebook 等外商企業在本國營運的機會,然後在長城內以 13 億人口紅利市場的力量,養出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網路大腕,接著再戰略性的協助這些中國網路巨頭進入全球市場,發揮商業資本影響力。
台灣人口市場規模與中國完全不同,封鎖國外網路業者的 IP 位址,絕對養不出什麼國內網路創新大腕,只會保護國內傳統業者。
張景森昨日在網路上和網路意見領袖群筆戰時直言,這次修法是政治與經濟問題,因為網路技術發展導致新、舊利益衝突,是政治決策,不然旅館會倒掉一半。
依據政府資料,台灣的外籍觀光客來台人次不斷成長,才剛突破千萬大關,然而,傳統旅館的住房率卻從53%下滑為47%。顯然,旅館業者遭遇的不是沒有客人,而是客人不去使用傳統旅館的服務。
網路創新服務的確對傳統產業帶來強大競爭壓力,張景森作為政務委員,即使知道這是國際趨勢,仍然有責任平衡,降低產業轉型過程中帶來的社會衝擊,用心良苦可以理解。
不過,若只是在產業轉型大潮中適度調節降低傳統業者衝擊,那麼我們理應在修法條文中,看到產業整體進步與創新發展的設計,但交通部至今作為顯然完全不及格。
民進黨籍立法委員余宛如說的清楚,懲罰 Airbnb 只是遷怒式立法:交通部觀光局至今為止在「發展觀光條例」都是「除弊」思維、不脫離提高懲罰名目與罰款金額,缺乏「興利」的輔導,讓該條例淪為「限制觀光條例」,讓有心投入者感到挫敗,不利台灣的旅遊發展與多元化成長,扼殺所有青創旅宿的產業創新機會。
台灣急需網路治理思維的經濟發展戰略
張景森說的對,台灣是只能依靠外銷的小國,需要經濟戰略思維。
面對網路技術興起帶來的產業創新趨勢,台灣絕對需要網路治理的基本思維,而且必須是符合小國特性的彈性戰略,產業創新速度與國際市場連結才能加快,否則不只難以融入變遷急速的全球數位經濟生態系,更可能被拋物線式排除。
新加坡人口和天然資源等都遠不如台灣,也沒有資通訊產業的後盾支持,但近幾年以城市經濟體的形式在數位經濟全球競賽中持續領先,顯然不是靠保護國內傳統業者而來。
新加坡的政治體制與台灣不同,但台灣最自豪的不就是民主體制?民進黨政府在全面執政兩年後,還要以台灣是民主體制、政黨需要選票為理由,來作為經濟產業戰略落後、網路治理反世界趨勢而行的藉口嗎?
新加坡妥善運用大學快速國際化的手段,藉此吸引全球數位創新創業人才到新加坡就讀、就業與創業,同時新加坡政府本身維持高度彈性,大量僱用具備數位網路治理相關專才的人到政府中任職,以因應數位治理挑戰。台灣呢?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圖片來源:Flickr/Bixen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