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2018 年九合一選舉將在 11 月舉行,民進黨作為執政黨,有全面執政的資源優勢,但觀察目前選情,民進黨仍然得小心翼翼,為什麼?

讓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來為你分析,民進黨在這次的選戰要面臨什麼問題。

(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文/陳先才(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民進黨研究中心主任)

臺灣地區2018年九合一選舉將於11月下旬舉行,臺灣政壇各方勢力圍繞今年的選舉的博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執政黨民進黨雖然擁有全面執政之資源優勢,但也飽受執政不力之民意包袱,其選情發展格外引發關注。從目前態勢觀察,民進黨在今年年底的選情至少會遭遇到以下三個方面的挑戰和變數:

民進黨執政後,推動政策引起一波波抗議浪潮

一是民進黨中央執政的包袱。

民進黨重返執政以後,政績不彰,引發了較大的民怨,包括蔡英文本人的民意支持度大幅下滑,面臨嚴重的執政危機。此種局面或許將成為影響民進黨在今年九合一選舉中的最大變數。

民進黨執政後雖然掌握著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司法等資源配置大權,但執政也有包袱,綠營執政後,在諸多政策的推動方面,如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同婚平權等議題都引發較大的社會爭議,導致一波波的抗議浪潮不斷,對民進黨和蔡當局產生了較為不利的輿論衝擊。

儘管綠營推出了不少改革,但諸如年輕人的低薪、經濟的沉悶等問題並未得到任何有效的改善。這些都有可能使民進黨過去引以自豪的年輕族群選票大量流失。而中央執政不佳,以及民怨所產生的選舉壓力,都會投射到民進黨籍候選人的身上。

柯文哲手握年輕選票,而年輕族群已漸漸離開民進黨

二是柯綠分手的選舉溢出效應。

民進黨在獨派的巨大壓力下,最終不得不與過去的政治盟友柯文哲分手。儘管綠柯分手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但柯綠分手對民進黨年底的選舉也會產生一定的衝擊。其最終影響力如何還取決於柯文哲效應的爆發程度。

柯文哲作為非典型的政治人物,以其為代表的白色力量是近年來臺灣政壇中不可忽視的勢力。儘管柯綠分手,但柯文哲在臺北市年輕群體中的支持度仍然遠遠領先其他候選人。即便民進黨全面執政,也仍然阻止不了年輕族群的離開,而柯文哲仍然手握年輕選票,當然是民進黨年底選情發展的重大變數。

此外,綠柯分手是否會對民進黨在臺北市以外的其他縣市之選情產生一定的衝擊,也是觀察的重要指標。

獨派勢力也對民進黨不滿

三是獨派的問題。

民進黨在年底選舉仍然面臨來自獨派的挑戰和壓力。雖然台獨基本教義派在民進黨內部並不是主流,人數也極少,但其對民進黨的政治意識形態及輿論掌握能力非常強大。尤其是在選舉時期,獨派的聲音叫得最大,其影響力也相對有所提升。

以陳水扁為代表的獨派勢力近期非常活躍,挺扁深綠勢力對蔡當局遲遲不釋放阿扁的做法很有情緒,也將鬥爭的矛頭對準了蔡當局。

而以時代力量為代表的獨派勢力也蠢蠢欲動,希望能夠從民進黨手裡挖走一些選票。獨派勢力對民進黨中央的各項改革,選舉人事安排及地方提名人選等都流露出不滿的情緒,甚至也對民進黨今年的選情發展大澆冷水,當然綠營內部的相互指責與衝突也會對民進黨的選舉帶來較為負面的影響和衝擊,尤其是其在臺灣社會所衍生的負面觀感,其後果更為嚴重。

推薦閱讀:

非藍非綠,為什麼台灣人會選擇支持「白色力量」的柯文哲?
台灣填鴨教育製造太多考試機器,關於長大後的生活孩子一無所知
民進黨籍局長死忠支持柯文哲的原因:「在台灣與民進黨之間,選擇了台灣」
致民進黨:年輕人對抗的不只是國民黨威權,而是所有的威權

(本文經合作夥伴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民進黨2018年選舉有三個變數〉。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