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五月報稅完,你會不會突然覺得:為啥我要繳稅?而且還是繳給整個國家?
同樣是報稅,日本人好像就顯得更開心一點,因為他們是心甘情願地把錢繳出去!這源自日本的特別「故鄉納稅」制:納稅人把錢捐給家鄉或喜歡的鄉鎮,不僅可以抵所得稅,還能得到土產當作回報。
在台灣,與其把錢繳給政府官員,讓他們決定地方創生要怎麼運作;我們直接把錢交給家鄉、比政府效率更高的 NGO 團體, 做出人民期待的成果,會不會更超值?(責任編輯:梁雁)

首圖來源:國星際廢話線臉書
知名臉書粉絲專頁國星際廢話線昨日(24號)分享2018朝日廣告獎得獎作品之一,日本宮崎縣的「故鄉納稅」廣告,除了可以欣賞半夜看了會發瘋的霜降牛紋理之外,也可以參考日本特殊的稅制「故鄉納稅」制度,如何讓各縣市主動發展地方特色、爭取地方財政獨立,「自己的經費自己掙」。
沒有錢萬萬不能的地方政府
俗話說,「財政為庶政之母」,任何的政策再有美意與熱情,如果沒有經費這項「外部條件」支持的話,一切都將淪為空談。地方自治或是縮短城鄉差距的政策方針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維持財政上的獨立和穩定,才有機會發展地方特色與社區自治。
根據新公民議會的文章指出台灣各縣市的稅收基本上是由:稅課收入、非稅課收入、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這邊牽扯到了很多法律的基本常識,雖然有點複雜,但我們仍然可以籠統的說:土地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契稅……這些納稅人的錢都是地方政府的收入。
但是這些收入依然不足以完全負擔地方行政的人事成本、硬體成本,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倚靠「中央統籌分配款與補助款」,這兩筆款項足足佔據了地方先是收入的40%,直接掐住了地方財政的命脈。
可惡想吃!故鄉納稅回饋品促成地方發展

圖片來源:Michael Elfwing,licensed CC。
相較於台灣地方財政的窘境,日本政府在2008年推動的「故鄉納稅制度」其實正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均的契機,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自願性的將金額捐給家鄉或是喜歡的鄉鎮,而繳交的稅金可以抵免應繳的所得稅,並且可以得到該鄉鎮的地方土產作為回報。
根據《nippon.com》在2016針對這項政策的文章中指出:「故鄉納稅制度」原本是日本政府為了因應地方城市人口減少、老齡化趨勢的日本鄉鎮,建立一個讓外地工作者將收入挪出部分作為「回報給養育自己的故鄉」的機制,不過隨著制度的日漸成熟以及開放不需要所得稅申報的「例外規則」,讓採用這種自願性納稅機制的人數在2014年開始急遽成長,在2014年達到了300億日圓,在2016年「故鄉納稅」總額便達到了2800億日圓,折合台幣約8400億,高於同期台北市的地方稅收。
各鄉鎮為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以爭取更多的納稅金額,紛紛積極的培養屬於自己的地方特產,也因此「故鄉納稅機制」中的回禮更顯得誘人與吸睛,包括旅遊體驗活動、電器、餐具;其中佐賀的和牛與米、北海道的鮭魚卵、九州的黑毛牛、北海道的松葉蟹和干貝、其餘縣市的人氣水果,都是吸引人願意捐款的誘因。
下一步將結合觀光產業

圖片來源:halfrain,licensed CC。
《風傳媒》在今年三月的報導也指出此項制度對習於接觸網路的年輕世代其實非常具有吸引力,更預計在2018年秋季將瞄準日本各地龐大的旅遊商機,讓遊客也能利用「故鄉納稅機」進行捐獻,依照相關單位評估將總金額可達到83億日圓,折合台幣約249億台幣。
這項政策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法規的配合,逐漸成為日本地方發展不均新的解套措施,每個鄉鎮為了款項自動積極地發展出「僅此一家」的地方特色土產,做為吸引捐款的亮點,讓邊遠鄉鎮也能靠著發展自家特色獲取經費,復甦在地經濟並提振地方活力。台灣和日本同樣有高齡化與城鄉發展不均的現象,或許可以參考日本,為地方稅制的變革,找出更具建設性的突破口。
參考資料:
《風傳媒》:〈值得台灣參考的日本經驗!「故鄉納稅販賣機」快速、簡易解決城鄉稅收不足問題〉
《nippon.com》:〈「故鄉納稅」:捐贈新舉措,縮小地區間稅收差距〉
《故說!》:〈【日本故鄉納稅制度】改善城鄉之間稅收差距,納稅人也可以得到各地方的鄉土特產回禮!〉
新公民議會:〈淺談地方財政問題〉
國星際廢話線臉書
推薦閱讀:
現在年輕人不想談戀愛,社會流行冷淡風──30 年前的日本可不是這麼回事
今天不在教室上課!一起讓「我的志願」不再只是作文題目
羨慕日本杜絕三手菸的德政!日擴大禁菸規範,吸菸後 45 分鐘內不得搭電梯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 :國星際廢話線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