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之駿
1980年代的中山區,我十分懷念。和現在2010年代,截然不同。
住在大直忠烈祠旁邊、七海官邸的蔣經國總統,每天都要經過中山區主要的幹道中山北路上下班。這條日治時期的「敕使街道」,沿途都是路樹,綠意盎然,兩邊商店整齊,人行道寛敞。堪稱當時台北市最美麗、浪漫的一條道路。
中山區的「風景」,卻遠不僅於此。
經濟蓬勃發展的1980年代,入夜後的中山區,是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由北而南
雙城街兩側,有超過200間異國風情的酒吧,遍佈通往林森北路及中山北路的巷子。很多老外在這裡出入,酒吧裡的吧女,通常英文很好,而且穿得很辣,就像好萊塢電影裡一模一樣。
據說,雙城街這番風情,源自美軍顧問團時代。韓戰、越戰期間,台灣是前線休假來的美國大兵。死亡與性,似乎總是連結在一起。
1980年代的雙城街,一如曼谷,仍是戰後老美緬懷的地方。
緊貼著雙城的晴光市場,以「委託行」聞名,有「北晴光,南堀江」之稱。委託行早年是接受美軍委託,販售他們賣不完的可口可樂(當時禁止進口,台灣也沒廠)、巧克力、電冰箱、黑膠唱片等等。後來發展成專賣管制進口舶來品的地方,美國貨、日本貨、中國貨…一切水貨,無奇不有,幾乎24小時不夜城。
而這,是仍有「宵禁」的戒嚴時代。
當時霓虹燈、招牌是政府管制的。晚上9點準時熄燈。但這絲毫不妨礙飲酒作樂。
9點一到,鐵門拉下來,酒家裡的「拿卡西」依舊熱鬧,旗袍開叉到腰眼的侍女三分酒意更加放蕩;魷魚螺肉蒜喝完,再一碗花生湯配油條,吃喝玩樂,應有盡有。
中山區不只是觀光客、政商名流開心的地方。年輕人也往中山區跑。
舞廳、夜店、馬殺雞
中山北路民權東路口現在的上海商銀,1980年代叫美琪飯店;斜對面還有一家中央飯店。這兩家飯店附設的Disco,是當時最潮的夜店。
林森北路錦州街口的「黛安娜」也十分有名。那是一家「地下舞廳」。一天5場,場場爆滿。去的大多是學生、潮男潮女,入場費100~300元,視場次訂價。當時舞會是違法。警察時會臨檢,開燈、查身分證,但只抓DJ不抓客人。這場臨檢完,下一場照常營業。
1980年代的吉林路,是國際知名的「馬殺雞一條街」。1節百五,1小時4節;如果再加1千,就可以「拉curtain」,直接在按摩椅上翻雲復雨。
有人說:「那時吉林路,至少有100家馬殺雞。」每一家都裝璜得富麗堂皇。
還有比馬殺雞更精彩的!
馬偕醫院旁南京西路,越過鐵路(現在的捷運線)前,仍算中山區。這短短幾百公尺,南側大樓裡,十幾家「泰國洗」,店名不外「愛仕蘭」、「愛夢蘭」之類,大可顧名思義。那裡的小姐,毛剃得很整齊,因為常剃,所以很硬,就像鬃刷一樣。
附近錦州街還有家名店叫「666」,與大同區的「大屯」齊名,正所謂傳說中的脫衣陪酒。
它的包廂,是舖榻榻米的日式房間,矮桌上有酒有菜,全身一絲不掛的小姐隨侍在側。
興緻一來,房間裡旁邊還有小房間,紙門一拉開,就可以把小姐帶進去辦事。外面朋友繼續吃菜喝酒,聽到嬌喘,眾人亦不以為意;只怕時間太短,被朋友譏笑。
那時西餐廳也十分流行。
整條林森北路,除了酒家、酒店、地下舞廳,就是歌手駐唱的西餐廳。每家西餐廳都用盡巧思佈置。有一家叫「美人魚」,店裡有超大的繞場水族箱,十分夢幻。
西餐廳後來愈開愈大。譬如中山北路國賓飯店旁邊的「天王西餐廳」,就演變成風靡一時的「秀場」,有專業主持人(如豬哥亮),重金禮聘大牌演員、歌手駐唱。
現在的欣欣百貨公司樓上,還有一家大型秀場「太陽城」,堪稱紅遍東南亞。
沒擴成秀場的西餐廳,就往另一個方向發展。把餐桌改裝成桌下可以拉出一個瑩幕,給客人打電動。
剛開始是打「小蜜蜂」純娱樂,後來乾脆變成賭博性的「Bar仔檯」。又後來連西餐廳也不經營了,直接變成「拉Bar」、「水果檯」賭博場。發展到1980年代後期,又引進「超八」、「柏青歌」,愈賭愈大,甚至出現10比1(10元1分)的豪賭。
據說當時中山區的賭博性電玩,至少有500家。甚至每家雜貨店門口,都擺著「小瑪莉」,給學生賭。賭博性電玩簡直變成全民運動,警察見怪不怪,一直到1990年代陳水扁當台北市長,這股歪風,才被掃蕩扼止。
淫亂年代
1980年代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口,是「制服店」原始店「一代佳人」發跡之處。
「一代」系列,以小姐年輕、敢玩、制服穿得少著稱。這種店裡的廁所、沙發,都有一股異味,「十個客人進去,至少有三個射完才離開」。
當時沒有小姐18歲才能上班的規定,16、17者,比比皆是,更誇張的,是夜校一放學,趕到店裡放下書包、換掉校服就上班。還有一班當中,四分之三女生上夜班的紀錄。
蓬勃時據說有超過150家關係企業。也是到陳水扁擴大臨檢把未滿18歲青少年12點通通趕回家,並且對這些店斷水斷電,雷厲風行,才結束這「淫亂年代」; 而這已經是1995、96的事了。
制服店被阿扁趕盡殺絕後,到了馬英九時代,再度死灰復燃。赤馬等穿丁字褲上空秀舞的製服店,慢慢又發展成林森北路「手槍店」,這已是後話。
這個「極樂世界」,最南在長安東路北側的「條通」區。
「條通」是日本話「巷子」的意思。日治時期,這裡是台北城外的日本人住宅區。什麼五條通、六條通、七條通、八條通…,範圍大致是南界長安東、北界南京東,東界中山北、西界新生北,走進去就幾乎小日本,大大小小上百家小酒館,有些還只做日本遊客生意,台灣人不得進入。
一句話:1980年代的中山區,是八大行業的天下。
除了酒、色、電玩,中山區還有超過100處1年365天營業的賭場,還有超過100家銀樓、當舖、地下錢莊。
還有因之會萃的幾千家食肆。從民族東到南邊鐵路(今市民大道)旁,宵夜至少有300家,許多知名小吃,如清粥小菜「小陸子」,均在此發跡。每天,即使到了半夜2點,林森北路仍然塞車。
1980年代中山區地下經濟高度發展
14、15號公園(今林森北路、南京東路)的違章建築區,走進去保證迷路,裡面什麼都買得到。那時沒什麼智慧財產權,台灣是仿冒品的天堂,勞力士錶、都朋打火機,拼錯字母的「名牌」衣服、皮件,要什麼有什麼。
民族東路大水溝剛剛加蓋,對面機場尾的濱江街,是著名的「刣肉場」,舉凡汽車音響、各種稀有零件,都買得到;萬一缺貨,還可以指名下單,一星期內保證偷一個回來賣你。
1980年代的中山區,相當於電影《五億探長》的「油尖旺」。
一如香港有「砵蘭街十三妹」,中山區也有國際應召名人「陳太太」、1980年代最厲害的酒店媽媽桑「姚太太」在此發跡。
當然也有「陳浩南」。除了老字號的角頭「牛埔仔」、「三板橋」、「中庄仔」、「頂厝庄」、「下厝庄」,香港來的的東方日報馬氏兄弟在中山區開「葡京飲茶」,電影中的雷洛真名呂樂在紅寶石,東京回來的何木杞有台灣飯店。
這麼一個夜夜笙歌燈紅酒綠的繁華世界,當時媒體繪聲繪影謠傳,要到中山區當刑警要花多少錢、當三組組長(也就是刑警隊長,穿便衣,相當於香港電影中的「探長」)又要花多少,然後局長又多少…,但沒人掌握真憑實據。
在那個戒嚴、報禁的年代,記者什麼都挖不了、不敢挖。
侯友宜擔任探長,搞出鄭南榕自焚案
1980年代的最後兩年,1988、1989年,剛剛解嚴,這時候,擔任過市刑大分隊長(1980-1985年)、除暴組偵察員(1985、86年)、撿扒組組長(1986-1988年)的侯友宜,來到中山區當三組組長,也就是「探長」。
不久,他就以三組組長的身份,在當時尚在中山區範圍內的時代雜誌社(現已劃歸松山區;中山區東界本在敦化北路,1990年西退至復興北路,中山區人口因此少了4萬),搞出鄭南榕死亡事件。對此,侯友宜聲稱是「執行公務」。
1980年代的最後兩年,侯友宜做為中山區的三組組長,面對中山區的「春城無處不飛花」,他又是怎麼對這花花世界執行公務的?30年後的今天,一切已不可知、不可考。那個年代的警察,很難和「現在」的警察想成一樣。
推薦閱讀
【陸之駿專欄】我看勞基法修法:賴清德比時代力量更精準抓住「時代力量」
【陸之駿專欄】台灣被日本統治是殖民地還是「租界」?中文對殖民的定義其實大有問題
【陸之駿專欄】不是藍綠也不是時代力量,我看好綠黨能讓台灣政治更健康
(本文經專欄作者陸之駿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中央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