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當台灣人談到教育時,通常都會搖搖頭、嘆口大氣,不過台灣的教育真的有差勁到成為「最爛」的水準嗎?恐怕沒有,只是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稜稜角角。

有些家長對台灣教育抱持無限悲觀,就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出國念書,卻沒注意到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出國;然而不論是非自願還是自願,出國念大學的孩子去哪一國都應該遵守一個準則:
(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片來源:Pixabay

台媒經常把台灣教育嫌得一文不值,又經常報導別國教育的優點,讓讀者誤以為台灣教育是全世界最爛。我一向不贊同這種看法。在我眼中每一國教育都有每一國的缺點,台灣並沒特別爛,其他國家的優點也不是我們說複製就可以複製。

例如人人稱羨的芬蘭教育,它就有中輟率太高,放棄太多孩子的缺點。它的優點是創新,但背後原因是在芬蘭,老師這行業可以吸引最創新的人才,因為社會地位極高,好像台灣的醫生或台積電工程師,這就芬蘭特殊歷史條件使然,不是台灣或任何國家可以複製。

但我重點不是要講芬蘭,而是要講「台灣教育最爛」這種錯覺,其實害台灣父母浪費不少錢,把沒必要或不應該送出國的孩子送出國念書。我從前在美國就看過這種台生,他念書需要被逼,不念書他也沒自己的興趣要發展,做任何作業都只求交差了事,而不想訓練自主思考,我就認為這種小孩去美國只是浪費父母的錢。

因此,針對想出國念大學的孩子,去哪一國都一樣,去之前我都希望你想清楚,去之後我則勸你多多吸收當地教育的優點,別光學缺點,或浪費時間在抱怨缺點。

無論去哪裡,都該努力吸收當地的文化優勢

去香港,你就好好利用香港的國際視野,別抱怨居住環境很差,外食沒蔬菜,生活緊張,人際關係不友善那些。

去中國,你就好好利用同儕的高度競爭來刺激自己用功,別抱怨課業壓力大,選課不自由,教授講課不活潑,無法使用 Google 與臉書。

去美國,你要記得美國是創新大國,諾貝爾獎大國,但也是玩樂大國,縱慾大國。美國不威權,最崇尚自由,但崇尚自由的另一面就是無情,所有選擇後果自負。

許多美國中產孩子在四十歲就變成大事業家或大學者是因為大學時代的選擇。許多美國中產孩子在四十歲就流落街頭再回不去也是因為大學時代的選擇。

延伸閱讀

台灣高中生想擠進中國大學都是政府的錯?因為你還沒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台灣想抄教育世界第一的芬蘭卻越學越慘?因為台灣大人從不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
美國公立學校有錢也不一定能進!真實經歷告訴你,資本主義的教育如何用錢堆出來

(本文經原作者 顏擇雅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hoto by sasint on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