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選這篇文章】

在民進黨正式與柯文哲分手後,台北市也就成了藍綠白三分天下的狀況。

三年前,柯文哲能順利當上台北市長,有一部份原因來自於民進黨;這回將不再合作,且碰上來勢洶洶的國民黨丁守中,柯文哲該怎麼吸收中間選民,再次榮登首都之位呢?(責任編輯:徐子捷)

三分天下選戰的特色是「似敵卻友,似友卻敵」。(攝影:葉信菉

文/主筆陳嘉宏  攝影/葉信菉

首都三分天下的態勢已成,未來藍綠白三方如何擬定戰略,營造氣勢,至關重要,民調居於暫時領先的現任市長柯文哲尤其動見觀瞻。

民進黨選對會做出確定提名之議後,柯文哲立刻抨擊賴清德的「台獨說」不負責任,近柯人士則挑動蔡賴關係,直指「打柯」等於「倒英」,這起手勢幾乎預告了柯文哲日後的戰略:用「八分打綠,兩分抗藍」來穩住自己的盤勢,徐圖選戰末期的棄保。

三分天下選戰的特色是「似敵卻友,似友卻敵」,當任一方對手說著你(或你的支持者)愛聽的話時,千萬不要高興,因為這個人正在挖你的牆角;當任一方找你捉對廝殺時,其實也不要被激怒,因為這正是讓你鞏固基本盤的時刻。

三分天下選戰是個比走高空鋼索更難的選戰,必須瞭解自己的盤勢、預判對手的出招,發招要狠但不能致命,收招要快絕不能鏖戰,不能固守一隅,卻要在不同的選戰階段採取不同攻防策略。

柯文哲能在三年前選上首都市長有兩大關鍵票源,一是民進黨的全力支持,二是大舉囊括年輕選票,如今民進黨抽腿,對柯文哲自然是個大打擊。

由於柯文哲沒有政黨奧援,他比藍綠兩黨推出的候選人都必須有更高的憂患意識,絕不能在未來半年的任何時間點,讓民進黨提名人的民調逼近他,否則將立刻成為被棄保的對象,這也是柯文哲在民進黨選對會確定提名之後,不斷接連出招的原因。

從民進黨最終仍決定提名的角度來看,柯文哲日前接受電台訪問向蔡英文「輸誠」,讓柯憑空蒸發了一成五的支持度,必須緊急止血;其中一招質疑「賴清德台獨說不負責任」,這是要說給自己原本的藍營支持者聽的,從新黨郁慕明隨即宣稱「有條件支持柯文哲」,此舉顯然已發揮功用。至於用匿名方式直指:「打柯等於倒英」,這是要說給同情柯文哲的淺綠支持者聽的,儘管此說容易遭蔡賴兩人打臉,但其實「餘韻」無窮。

柯文哲為何在此刻打綠重於抗藍?這牽涉到對這場選局的基本判斷:即便民進黨最後推出相對較弱的姚文智參選,民進黨在這場三分天下的首都選戰選票一定是以兩成起跳;原因無他,這是一場各縣市的聯合選舉,若民進黨中央放任自己的候選人在首都被棄保,將會拖累其他縣市的選局,民進黨能不能守住台中彰化,遠比首都是否落入國民黨手裡更為重要。

在這背景下,柯文哲已無法悉數收下綠營的基本盤,所以維持「八分打綠,兩分抗藍」的基調到至少選前一個月再尋求棄保,才是合理的戰略選擇。

國民黨在這場選戰該打綠或打柯?同樣牽涉到他們對未來半年選情的判斷。

有人以為國民黨只要持盈保泰,維持連勝文在三年前的60萬票、四成選票的「低標」就可以當選。但這必須回答兩項問題:一、比起1998年三分天下的台北市長選舉,首都已經變動至少一半的選民,60萬票到底是藍營基本盤高標或是低標?二、柯文哲早已經出手挖藍營牆角,所謂的國民黨基本盤是否依然如故?

至於民調從第三名出發的民進黨將不斷面臨棄保耳語的威脅,就此,蔡英文對首都的輔選力道,以及如何讓支持者接受「衝高政黨選票,不管最後是丁守中或柯文哲誰當選」的論述將相形重要。兩年前國民黨拔柱風波,重傷藍營總統選情的殷鑑在前,蔡英文在綠白陣營之間迴旋的空間其實很小。

民進黨選擇在今年首都選戰與柯文哲分道揚鑣,就意味民進黨無意讓柯文哲做「蔡英文的暗樁」,不讓柯「借殼上市」,進而有改變台灣現階段政黨結構的機會;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泛綠分裂」事件,而是形塑台灣未來政黨政治的戰略選擇。民進黨已經對柯文哲發起殲滅戰,柯文哲為了脫困,也勢必以重拳回擊民進黨,這是今年首都選戰的基本格局。

推薦閱讀

民進黨自提市長人選,柯文哲能不能在 2018 帶台灣走出藍綠包圍?
2018 台北市長最新民調,柯文哲跟丁守中兩人 PK 差距不到 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陳嘉宏專欄:柯文哲八分打綠 兩分抗藍〉首圖來源:上報,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柯文哲都更致詞2度哽咽:如果有時間,我們應該多點時間做事
民進黨分手柯文哲:應承擔更大責任 北市府回應「尊重」
【內幕】柯文哲誤信「棄丁保柯」效應 陣營內「友藍派」壓制「友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