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斜槓青年」這個概念來自於人們不再將自己侷限於單一職業和身分,選擇利用多項的專業和熱愛的才藝,經營多職而展開多重身分的人生。不過斜槓青年真的那麼好當嗎?

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雖然人人都想當「斜槓青年」,不過大多數人經常濫用這個名詞,享受將此身分攬在自己身上而得的光環。被作者定義成非斜槓青年的厚臉皮族群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責任編輯:黃梅茹)

文/周永祐

有一句話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在這邊我要提供另一句話說:「臉皮厚薄也是一種實力。」

無論是在什麼時代或什麼地方,都有兩種人,一種人是臉皮比較薄,一種人是臉皮比較厚的,必須要說,臉皮厚的人注定比較吃香。沒有為什麼,因為就是這樣。但是注定就不能改變嗎?注定是注定,我們可以選擇反抗命運。

作者在齊東街的塗鴉,點擊觀看室內

在我看來,會被稱為「斜槓青年」的人也有兩種,一種「自稱為斜槓青年的人」,另一種則是「被稱為斜槓青年的人」,而絕大多數的「斜槓青年」都是第一種,也就是「自稱」自己是斜槓青年。這種人無非就是臉皮比較厚。而從我的觀點看來,這種人就是注定比較有實力、比較吃香。

但這種臉皮厚帶來的實力,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軟實力而已。沒有硬實力在背後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人就是軟趴趴的一個自大狂。

這篇文章回應:〈賣鬧,你才不是什麼斜槓青年

回應這篇文章,我要說的是,只要有臉皮,人人都可以自稱為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到底該是怎樣的人?

什麼是斜槓青年,這詞回歸本質,就是不只一種身分。只要你是你媽的兒子,又是你老師的學生,那你就有兩種身分,你就可以是斜槓。但是不是斜槓青年,還得看你對「青年」一詞的定義。

許多人十九歲之後,還自稱是少女。嗯,這就很微妙。

所以幾歲適合自稱為斜槓「青年」,我建議是四十歲之前,都可以自稱為斜槓青年。四十歲之後,再改自稱為斜槓「中年」即可。

說了這麼多斜槓,不禁聯想起許多從事美安直銷的年輕小朋友,也喜歡自稱為斜槓青年,或是他們會說自己是什麼個人百貨、跨境電商、微電商、小老闆、創業家、線上平台經營者等等的。哇,真的是臉皮有夠厚,佩服佩服。

臉皮厚的人還有一種超能力,就是擅長把一些看似光鮮亮麗的標籤往自己身上貼。

如果他們覺得室內設計、精品咖啡、工業風咖啡館、逛展覽這類事情是很有品味的話,那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形象經營得和這些表象漂亮的東西都掛勾在一起。他們會說是經營形象、淬鍊品味,但從我這邊簡單來說的話,就是在假裝、假掰而已。

這種臉皮厚的人,不見得能騙過別人,但絕對能騙過自己。就是自己絕對不會察覺到自己的荒謬、可笑、後現代、解構主義。

文章讀到這邊。讓我們先靜下來反省一下。

我們真的需要所謂「臉皮厚」的這種軟實力嗎?

我想或許可以試著放下這種臉皮,當一個臉皮薄的人,不要那麼容易就騙過自己,不要那麼輕易就想自稱為「斜槓青年」,明明沒有任一項專業,就不要想假裝自己通每一項專業,你既然不是一個專家,那你就不會是兩個專家、三個專家、四個專家、五個專家。

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下回我們再來看看你的臉皮有沒有變薄一些。

— 摘自《從文青現象來談假裝文化》周永祐(假裝會出這樣一本書。)

延伸閱讀

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假掰的人──從文青現象來談「假裝文化」
「不了,謝謝」是假掰還是真的不要?學會「閱讀空氣」告別白目稱號
當我們只把作文當「假掰大賽」,憑什麼抱怨年輕人語文能力差?

(本文經原作者 周永祐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只要有臉皮,人人都可以自稱為斜槓青年。〉。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