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今天的共產國家真的落實馬克思主義,而結果證明馬克思的思想不過如此?今天要用五點證明馬克思是對的,你只是不夠了解他:
一、馬克思為兒童爭取權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qFaug7SA
在1848年,馬克思著手撰寫《共產黨宣言》的時候,童工是工廠中的常態,即使是今天,許多第三世界的國家仍有嚴重的同工問題。馬克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公立學校接受免費教育,禁止工廠使用童工,他曾對英國的工業做出如此批判:「不吸血就活不了,連孩子的血也吸」
儘管馬克思只是當時眾多爭取兒童權益運動的一份子,他貢獻的思想與行動,使得許多先進國家在19世紀下半葉對童工問題做出改革。
二、馬克思要你做時間的主人,而不是老闆的奴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9x7cok8I
我們從什麼時候不再是自己時間的主人?也許從你第一次有「賺到一天假」的想法開始。
馬克思認為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們的生產活動不再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是將勞動力賣給了資本家,我們從事生產所產生的價值,很大一部分進到了老闆的口袋。這種剩餘價值被剝削的現象,使得人們必須花更多時間工作才能勉強餬口。
從馬克思的時代一直到今天,儘管勞動條件已經大幅改善,但是許多國家(包含台灣)仍然有工時過長、工資過低的問題。他所提出的觀點猶如21世紀人類生活型態的預言。
三、馬克思要你工作不只為了錢,更應該追求成就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pe5GB4Exo
有看過卓別林的經典默劇〈摩登時代〉嗎?內容描述在工廠的生產線中,工人們日復一日做著重複而單調的工作,主角最終走向瘋狂,無疑是對現代社會最大的諷刺。
這種在今天依然存在的勞動模式,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異化」,個人的差異在資本主義中完全不重要,我們每個人只是「勞動力」的總合,我們生產的東西和自己無關,依賴機器的生活模式,比起人在操控工具,我們更像是被工具操縱。
資本主義強調效率的最大化、強調理性,催生了「生產線」的製造模式,儘管讓產能提高,但在馬克思眼中,若工作只是對於效率的無止境追求,與個人的成就感、感性脫鉤,那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
四、馬克思要你動起來,成為變革的一份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2V0td70qdA
別以為馬克思只是成天坐在書桌前寫文章,他的思想比起純粹的哲學,更像是社會運動的宣言、說明書,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與行動主義脫離不了關係。
在 1864年創立的「國際工人協會」,馬克思就是創辦人之一,在他的領導下,工人們團結起來組織工會、進行罷工等社會運動,用政治鬥爭的手段激起政府正視剝削、壓迫的問題,而這樣的運動模式雖經改良,仍一直沿用至今。
五、馬克思警告過我們,政府、大企業與媒體的關係並不單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SFy5yxazHU
已故的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喬治‧卡林,用相當易懂且生動的方式詮釋了政府、商人與媒體之間的關係,他說,他不是很相信媒體,因為媒體充其量只是政府的免費公關!
早在19世紀時,馬克思與恩格斯就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他批判當時的媒體對於小型犯罪(竊盜、搶案)大肆報導,卻不揭露商業犯罪、官商勾結,是不是和今天的媒體亂象如出一轍呢?
當大財團壟斷了媒體,就很有可能利用各種手段「帶風向」,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電視新聞內容:貓狗、搶案、車禍、明星花邊,其實不應該占這麼大的篇幅,看來馬克思的擔心是對的,很不幸的是,在他逝世200年之後,問題依舊沒有被解決。
推薦閱讀
誰偷吃了你的乳酪?這條從老蔣時代到今天不變的惡法,暗地剝削你我的勞動成果
走向窮途的資本主義:政府提供「無條件基本收入」是讓社會進步,還是養出更多米蟲?
德國無核家園值得參考?讓國庫虧損 2 兆、富人「搶劫」窮人才是媒體不說的真相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erre Wolfe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