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公債鐘」嗎?
台灣財政部仿效美國「國債鐘」,從 2010 年底每月固定在網站及電子看板發布最新國債訊息,讓全民共同監督國家債務情況。內容包含「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中央政府短期債務未償餘額」,及「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金額」等3項資訊。目前台灣約有 2000 處設有國債鐘。
那麼,地方政府舉債嚴重,是否也應該要設置「市債鐘」呢?
台中市議員黃馨慧就曾提議設置台中市債鐘,不過台中需要嗎?
林佳龍上任後,省下 471 億元
我們來算算看台中的債務狀況:媒體報導,在台中縣市合併前,台中市與台中縣就已負債562億元,而胡志強市府 100 年至104年的累積債務就已達到845億元——林佳龍上任後已節省471億元,每人均負債是6都中第2低。

圖表來源: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歷年直轄市及縣(市)首長債務舉借情形。
根據台中市府新聞資料,截至106年底止,台中市平均每人負擔債務3.15萬元,低於高雄市的8.97萬元、台北市的3.9萬元、台南市的3.46萬元、新北市的3.39萬元,僅高於桃園市的1.03萬元,顯示台中財政穩定,現時也不需要市債鐘。
省了那麼多錢,表示台中地方建設全部停擺?
林佳龍:台中不能只追求存款增加
證明自己的省錢能耐後,林佳龍提出創造性財政並表示「投資能帶動發展」,才算有效運用資產,不能什麼都不做、只追求存款增加。
台中市府 2018 三月也表示,台中市晉升第二大城,正值台中崛起的關鍵時刻,包括2018台中花博、2019東亞青運、2020世界蘭花展覽與會議等大型活動與賽會,及南山截水溝、水湳智慧城、綠美圖、智慧營運中心、大車站計畫、山手線環狀鐵路等大建設都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過去省下的錢,都為這些建設增取了更多舉債空間,不過台中可舉債上限額度1,489億元,又較台北市的4,263億元、高雄市3,116億元明顯偏低,無法因應建設需求——這也顯示,《公共債務法》相關規定對第二大城台中並不公平。
除地方建設,教育與社福是台中預算編列重點
還債很重要、向中央爭取地方建設經費很重要,如何善用原有的預算,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質,也是評判地方政府執政星等的關鍵。
台中市 2018 年度總預算,在教育科學文化支出佔四成、518 億,主要項目包括老舊校舍改建、舊東勢高工改建、托育一條龍、幼兒園增班設園、高中職領航計畫青年希望工程、食農教育及營養午餐補助等。
社會福利支出則占總預算約14%、約 185億元。針對關懷照顧長者部分,提出長照十年計畫、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托老一條龍、長青學苑及快樂學堂等經費——順道一提,林佳龍市府的老人照護政策,錢也是自己省的:台中市府省下 12 億,推動假牙補助、乘車補助、社區共餐等實質老年政策。

圖表來源:台中市主計處(台中市地方總預算案,歲出政事別預算比較總表。)
最新民調,七成民眾以身為台中市民為榮
國民黨市議員曾經大肆批評林佳龍是六都中的舉債王,但事實上,台北、高雄市分別於民國56年、68年升格直轄市,長期獲得中央豐沛資源挹注,台中民國 99 年才升格,縣市合併後城鄉差距大,各項建設等待發展。
台中市府也解釋,由於縣市人口數不同,所需經費數量也不盡相同,因此不能單看一個城市總體債務的多寡,來評斷財務狀況,應以人均債務來看才較準確——也就是前面提過的,換算下來,目前台中市平均每人負擔債務為六都第二低。
年底大選已經是轉瞬間的事情而已。根據「台灣指標民調」近期公布的「台中市施政民意調查」顯示,逾7成民眾以身為台中市民為榮;其中還有 47.5% 民眾認為「林佳龍就任以來台中市有進步」;對於綠、柳川整治,則有66.3%的台中市民眾感到滿意。
地方財政狀況雖然是一般市民較少停下眼光注視的項目,但透過上述的簡白說明搭配政府公開數據,到底誰才是舉債王,一目瞭然。除了對綠川、柳川感到驕傲外,或許台中市民也可以開始學習檢視,自己選出的市長在財政管理上的能力高下。畢竟,那都是從我們口袋掏出去的錢。
延伸閱讀
靠觀光讓人民賺了 280 億,他是民調曾擠下賴神的台東縣長:黃健庭
還在愛花媽?陳菊每年舉債 132 億只贏郝龍斌,每位高雄市民平均負債近 10 萬
高雄欠一屁股債不是花媽的錯!沒錢建設想翻身,誰當頭都只能舉債拚經濟
「郝市府一年預算執行率才 66 %」柯文哲說明為何他選擇還債 420 億而不是搞建設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林佳龍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