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應該要有國產卡通!前公視總經理馮賢賢指台灣播映外來卡通情形嚴重,等同於把兒童教育拱手讓人,呼籲投入資金給本土創作者。

前公視總經理馮賢賢在《自由時報》刊登文章,指台灣外來卡通氾濫,從電影作品、育兒經歷都可看出。她舉《幸福路上》這部台灣今年上映的動畫電影,主角小琪迷戀《小甜甜》,很多台灣小孩也看《太空飛鼠》,《科學小飛俠》、《小英的故事》、《小蜜蜂》、美國《大力水手》、《湯姆貓與傑利鼠》等,近期好友小孩則愛看英國卡通《佩佩豬》。

不少外國卡通,內容的確富含教育意義。馮賢賢寫道,像是《佩佩豬》面對生活不如意,總以從容的幽默感面對;《天線寶寶》不必大人插手,主角們能自行探索、解決問題;《哆啦A夢》則滿足小孩幻想,又呈現出現實面。

但外來卡通的氾濫,卻在育兒上造成疑慮。馮賢賢以她兒子為例,說他小學時迷上日本動漫,有一天竟問她:「台灣是不是在日本?」《一休和尚》也讓他以為,金閣寺就在面前,說:「哪天我們去金閣寺走走?」

馮賢賢文中認為,這等同於把兒童教育拱手讓人。在她看來,台灣在國際上不被承認,文化上也甘願被殖民,並舉中國、日本都成功振興國產動畫。她呼籲通過《公共媒體法》,使政府給予兒少內容創作每年至少5億元的預算,讓台灣下一代,得以在動畫找到自己的認同。

台灣是有自己本土自製卡通、動畫電影的,儘管為數不多。據了解,近期台製動畫電影,除了《幸福路上》,還有《小貓巴克里》。過去,《阿貴》、《魔法阿嬤》、《紅孩兒》等,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都是由台灣動畫家製作。去年(2017)有卡通《FOOD超人》在公視播出,教導小朋友衛生整潔、食品安全觀念,可說是寓教於樂。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從佩佩豬為台灣孩子請命

延伸閱讀

堅不拿中國資金!今抱大獎與宮崎駿齊名——台導宋欣穎走上《幸福路上》
櫻桃小丸子教我們的事… 從卡通學習職場「傾聽力」!
天啊是哆啦王專訪!光看封面就知道這集有沒有銅鑼燒,PTT 神人現實中到底是什麼職業?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圖片來源:YouTub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