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書包裡的美術館:為教科書注入美感細胞

三個年輕人發起了「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經過四年多的探索,逐步實踐理想也突破體制上的阻礙,試圖將美感注入到教科書,激發孩子們天生的美感細胞。

這次為讀者介紹自然課本,是以何種設計手法讓原先的內容更加創新,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課本轉變成孩子們有趣的玩具。(責任編輯:周政毅)

文/ 張柏韋、陳慕天、林宗諺

自然課本的設計師是王艾莉老師,她的作品曾受邀參與國際設計界三大展覽之一的米蘭家具展、北京今日美術館、以色列霍龍設計博物館、上海美術館等地方展出。

實驗的開頭明確地標出此次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清單,讓孩子在準備實驗時一目了然,並用產品攝影的方式呈現實驗器材。

對於這次的自然課本,王艾莉老師很在意色彩與攝影的構圖,過去自然課本的攝影都比較單調,畫面也比較小,因此老師這次特別請專業的商業攝影師,來為這個單元中的實驗進行拍攝。而不同實驗的拍攝背景也使用不同的色彩做調配,前面氣體實驗用藍色、綠色這種冷色系,後面的生鏽、氧化實驗就用暖色系如粉紅色、橘色、暖黃色來搭配。

所有自然實驗的頁面,都用很簡潔的排版來構圖,從左到右把每一個實驗步驟做出很好的呈現,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實驗過程,也把所有實驗器材排得美美的,不再感覺只是僵硬的器具而已。

透過infographic 的形式整理資訊,讓孩子快速學習到火災正確的反應流程。

課本裡面所要傳達的自然知識概念,則用infographic圖示的方式呈現給小朋友。自然課本當中的課文字體,為了搭配圖示的幾何造型,王艾莉老師選用了比較乾淨俐落的「黑體」,而這些黑體為了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寫法,還特別請字體設計師針對某些字重新調整,字體的搭配一直都是設計師很重視的事情,因為字體不只是傳遞文意,也承載著傳達視覺感受的任務。

編按:infographic資訊圖表,是指數據、資訊或知識的可視化表現形式。資訊圖表主要應用於清楚準確的解釋或表達複雜且大量的資訊,例如在各種文件檔案、地圖及標誌、新聞或教學文件,化繁為簡所表現出的設計方式。(資料來源:wiki

封面刮刮樂,刮掉鐵鏽之後就會有閃亮亮的機器人。

這本課本一樣有著許多互動的玄機,例如封面有一個生鏽的機器人,孩子們可以用銅板或尺將生鏽的機器人用刮刮樂的方式刮開,一個煥然一新的機器人就出現了!發書時,看到孩子們發現這個巧思時都相當興奮,還有人覺得很捨不得,寧願只看別人刮而不想刮自己的呢!

課本封底寫名字的地方也很有趣,是用打遊戲的方式呈現,整本課本就像一本遊戲書,讓孩子們在自然的世界中遊玩與學習。

孩子運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沿著「易燃物」走就可以通關,沿著「非易燃物」走就會進入死巷,當孩子可以順利破關時,就代表他學到課本傳授的知識了。

整本課本的最後還有一個迷宮,讓小朋友們複習這個單元的概念,也能跟隔壁的同學互動討論。美感自然課本透過豐富色調與簡潔的排版,讓孩子們更加享受學習之外,未來或許還能對於色彩、攝影的質感等更有概念。

推薦閱讀

台灣學生與教科書相處至少 12760 小時,這些書能否有傳遞知識外的作用?
法國設計師畫出 20 個國家如何解決問題——網友自己新增的台灣怎麼這麼中肯
喜翻台灣!知名設計師設計一卡通成火熱伴手禮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書包裡的美術館:為教科書注入美感細胞》由大塊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本文圖片來源:大塊文化授權提供。本文出現之自然課本原始內容出自康軒版五年級下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由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美感細胞團隊及大塊文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