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姊妹們,是否厭倦了交友軟體上充斥的約炮、無趣對談?
各位男性們,是否感到總是要「踏出第一步」所帶來的壓力?
在美國開發跡的交友軟體「Bumble」就致力於消除這樣的不愉快經驗,它讓女性擔負「踏出第一步」的責任:配對後,必須在女方先傳訊後才能展開對話。同時也顛覆了傳統「男主動,女被動」的約會遊戲規則,讓想要認真尋找伴侶的人,可以建立更平等的交往關係。
Bumble:一款「女性主義交友軟體」
從「Tinder」跳出來自己開公司的Bumble創辦人Whitney Wolfe說,自己在大學時,經常是那個「踏出第一步的人」,然而她的姊妹們卻經常阻止她這麼做,這讓她感到相當不愉快。
「我們的社會要求女性當被動的那一方,好讓男性主導一切。女性要乖乖坐著等待男性來挑選,要很淑女的對著他無聊的笑話微笑,甚至連主動開車門都不能,好像我們手斷掉了一樣。」她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1VccKZExY#action=share
為了改變這樣的遊戲規則,Whitney的團隊開發的交友軟體要讓女性主導整個約會的過程,她希望藉此能讓人們從一開始就建立更為對等的交往關係。
除了交友軟體,科技圈存在更大的性別差異
Whitney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發現科技圈普遍存在的性別差異,在這個產業裡,男性總是多於女性。
「在學校,每個人都要學習自然科學、資訊科技,但是到了家裡,女生卻要學習怎麼做杯子蛋糕。我想,整個科技產業的問題,來自於教育體系,我們的教育讓男性更有機會進入科技產業並且擔任重要的開發角色,女性只能參與人力資源或是市場開發的部分。」Whitney說。

從台大各科系的性別比來看,’Whitney說的一點都不誇張。
Bumble的優缺點
Bumble看似理想,實際上還是有許多的問題。像是一定要由女性主動展開話題的設定,實際上不一定會達成「更平等的交往關係」,因為很多人只是傳了個「嗨!」在螢幕另一端的男性用戶仍然要付出較多的努力讓關係更進一步。
此外,Bumble為了營利而設定「付費解除配對數目限制」的做法,也讓使用者感到不便,尤其是20幾歲的用戶,他們可不會花大把的鈔票只為了增加一點點的配對成功機會。
回過頭來看,Bumble畢竟在華人市場還不是很興盛,台灣的民眾使用上可能面臨「找不到人」的窘境。從Google Play上面的評價,我們不難發現這款app儘管潛力無窮(目前是第三大的交友軟體),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推薦閱讀
一堂充滿性別歧視的愛情通識課,讓我們看見教授可笑的自尊和台灣高教未來
遠方禁戀 From Afar:現實裡的階級,階級裡的愛情
廣告不斷吹捧新時代好男人就是「工具人」,但為啥愛情的美好是建立在另一半絕對的付出?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首圖來源:b_earth_photos, CC licensed)
參考資料
How to Make a Feminist Dating App
Two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dating apps are seriously at war
Tinder Vs Bumble: Which Dating App Is Worth More Of Your Time?
岑於:為何Tinder會被Coffee Meets Bagel步步進逼?
Whitney Wolfe H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