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閱讀這篇文章】

作家朱全斌與妻子韓良露的情深,是文學界無人不羨煞的楷模夫妻。

在妻子離開人世後,面對的是更多難以割捨的回憶。

朱全斌努力重拾第三人生,書寫下一點一滴的自我對話,透過文字整理無法言喻的情感。(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MyStock.Photos

摘錄自《謝謝妳跟我說再見》:

親愛的良露:

妳好嗎?

今天是冬至,距離妳的離開,已經是一○二四個日子了。我想起三年前我去排隊買湯圓,回來想煮給妳吃以應景,結果妳因為不舒服,連一粒都吃不下的情景,仍然忍不住鼻酸。是的,自妳走後,我一直無法放下的,就是曾經眼見妳受的苦無能為力。雖說那都早已過去了,卻仍然拉扯著我的心。若不是想到妳可以遠離病痛的折磨,實在很難接受妳的告別。

昨天夜裡我們又在夢中相遇了。妳出現在倫敦我們的祕密基地,一間小小擺設著鮮花綠葉的屋子,窗明几淨,牆上掛著有美麗雕花的鐵框鏡子,妳在我面前淺淺笑著,鏡中卻看不見妳。窗外有行人經過,向內窺探著,但是他們看不見妳,好像在提醒我,這是一個穿越陰陽兩界的祕密相會。

類似的夢,在過去這兩年多發生過無數次,每次我都開心興奮,也總是在意識到這是夢時,因恐懼它不長久而醒來。

不知道妳是否也知道這些夢境? 我一方面希望這是妳主動來入夢,跟我一樣因思念而來,另一方面又希望不是,因為我不想要妳牽掛,離不開人世,放不下我,這樣妳這一世做的功課不就枉費了嗎?

要放下好難啊,三十年共度的記憶,需要多久的時光才能割捨呢? 我知道要忘記是不可能,所以我一直努力想做到帶著喜悅的心回憶,懷著祝福的心想念。

可堪告慰的是,當我回溯過去的點點滴滴時,妳的退場固然已經無法逆轉,記憶中的每一個段落,卻在此時成為盤點入庫的收藏。沒有一件不是獨特的珍品,它們全是無可取代的原件,而也都只屬於我們獨有,無人可剝奪。

這麼想,讓我覺得好富足。

只有那最後一個多月,看到妳受重病煎熬的樣子,屢屢浮在記憶的表層,讓我無端生起罪疚感,覺得一定是我在什麼地方犯了錯,沒有將妳照顧好,才讓妳受這樣的折磨。過去三十年當中,我們並不是沒有爭吵或發生不愉快的事,但在此時,我除了後悔別無他想──何苦要加諸妳限制,喜歡找妳的麻煩? 人生不過幾十年寒暑,我曾因堅持而跟妳發生的衝突,現在想來是多麼愚蠢。

這就是生死帶來的覺悟嗎? 以前我都看到妳的不是,現在卻只記得妳的好。這樣的轉變讓我變得慈悲,這是妳的離去送我的第一件禮物。

我本是個自我中心的人,不太容易體會他人的痛苦,雖然懂得同情,卻不能真的感同身受,這是因為我一直都太幸福的緣故。在過去,悲慘的人之於我,好像是屬於不同世界的人,我遠遠地觀望他們,卻缺乏連結。

妳是第一個讓我看見能真心對可憐之人付出關心的人。記得才剛認識妳時,有一晚我們走在臨沂街口,才二十多歲的妳看見一個醉漢倒臥街頭,妳毫不猶豫地走過去蹲下來,問他有什麼需要,絲毫沒有恐懼,很令我吃驚;在倫敦時,路邊經常可見哆嗦在睡袋中的街友,妳也總是會買些食物、熱飲請他們吃。妳經常會為陌生的可憐人流淚,而我卻會笑妳心太軟。

原來我們是不同的靈魂,妳天生有悲憫之心,而遲鈍的我,卻一直要等到我在乎的妳透過自己的病痛、用肉身受的折磨來讓我不忍,才讓我有感,教會我懂得體會他人的痛苦。我現在看見他人的苦痛,就會想起妳承受過的折磨,而會想替他們做些什麼,這樣的感受力加深了我與他人的連接感,我反而比較不覺得孤單。

妳的離去讓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巨大的喪失,過去我也經歷過破財、失戀、意外失火……,但是都沒有這次嚴重,失去了妳,有如失去生命的核心與憑藉,而當我度過了哀傷的時光後,我才看見這個失落的意義,是教會我放下恐懼與執著,而這是妳送給我的第二件禮物。

(本文由有鹿文化同意青鳥書店轉載部分書摘)

【BO活動推薦】
朱全斌新書《謝謝妳跟我說再見》首場分享會
時間:4/15(日) 19:00-21:00
地點:青鳥書店
更多訊息請見青鳥粉絲專頁

(本文摘錄經 青鳥書店 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

推薦閱讀

【青鳥專欄】台灣創造誰說的算? 物件裡隱藏的巧思
【青鳥專欄】我嚮往的自由,純粹而幸福 ——《我會自由,像青鳥一樣》活動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