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者介紹】陳俞融 是民進黨籍台中市中西區市議員參選人,他從小在台中市中西區出生長大,勤美誠品園道、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刑務所演武場等所在的中西區,大街小巷都深印在他腦海裡。
陳俞融將在《報橘》持續分享,她眼底的台中視界與參政想法,本篇從他「做為女性」的立場闡述女性從政的困難,以及更重要的:如果女性參政那麼困難,為什麼他還要參政?女性參政的意義與價值是什麼?
2018 年奧斯卡獎頒獎典禮很「女性」,不但最佳影片多由女性角色主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項都罕見地出現女性入圍者,更有了影史上第一位同時入圍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原創歌曲的提名者瑪麗布萊姬(Mary J. Blige)。更有許多獲獎者們,利用寶貴的感言時間,宣揚提升平等、多元的價值。
雖然,最終獲獎名單依舊是男性的天下,然而,可以說主流電影圈對多元價值的訴求已經成為主流,讓改變更快、更頻繁地在每個層面發生。
在台灣,我們已經民選出首位女總統,但女性權益還需繼續提升,在許多層面依舊需要改進,以往在政治圈更是絕對少數。往年選舉的提名名單裡,女性佔的比例就少之又少,要是沒有女性保障名額,男女比例只會更懸殊。
這是改變的時代了,我的參選希望讓所有人知道,性別從來都不該是從政的障礙,打造一個更平等的台灣,所有女性參政者都應該有平等的機會,共同參與。如同我的選區台中市中西區,並無婦女保障名額,我是唯一的女性參選人,要和所有男性強力競爭下,深刻感受到女性從政的辛苦。
女性從政的艱辛,我想聊聊我的母親張溫鷹,她曾是台灣省省議員、首位女性台中市市長、內政部政務次長等職務,但她和她的女性夥伴們,一路走來所犧牲的事物,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
我想跟你聊聊我所知道的「女性從政」故事,我們母女二人都投入政治的故事。
女性參政,就得先壓抑女性形象
蔡英文參選總統時,辜寬敏資政曾說過一句話:「穿裙子的不能當總統。」--他指的不只是蔡英文,而是所有女性。
即使是訴求兩性平權的民進黨,在政治上,女性依然常常是個攻擊的角度。我舉兩件大家都觀察得到的事當例子:
第一,曾經參與黨外運動的女性,走入婚姻的有幾個?
第二,最近有位思想滿前衛的黨內大老問了我一個有趣的問題:蔡英文總統當選之後,你有觀察到她的穿著更中性、更保守了嗎?為什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除了張溫鷹之外,沒有。呂秀蓮副總統、陳菊市長,都是單身。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女總統不能穿套裝、不能穿得很 Fancy?
我們都知道原因,那是因為在媒體上要讓選民感覺到她是有權威的人。因為提到女性,我們總很容易跟「脆弱」、「心軟」綁在一起,那是不適合政治人物的標籤。
因此,女性參選人必須拼命讓自己看起來Tough,女性參選人甚至要得比男參選人更強悍,這從黨外運動時代就是這樣。我看過媽媽以前的競選文宣,就連我看了都覺得──這個女人好可怕,敢追她的人一定很勇敢!
但其實,我認識的張溫鷹是個很疼愛孩子的媽媽。在家裡,她永遠是溫柔的那一方,我們只覺得怎麼媽媽總是在忙。早上六點半準時出門,晚上通常到半夜一兩點回來,我總是會躺在床上假裝睡著,直到聽到她開門的聲音,再從床上跳起來,吵著要跟她聊天。
而她,無論多累,都會耐心地陪著我聊到深夜,然後隔天又一早出門。
「我什麼都不想要,我只想要放學回家時,媽媽會在家陪我。」我曾對媽媽這麼說。
這是我印象中的張溫鷹:一個非常非常溫柔、相處時間卻很少的媽媽。
然而,長大一點再回想,我猜那時的她已經完全了解,身為一位步入政治的女性,擁有家庭已經很幸福,不能再奢望有平凡單純的家庭生活。
她的政治身分越發光發熱,她的女性身分在社會上就必須越壓抑。
女性參政過去像瘟疫,現在是麻煩
我最近聽到一些黨內前輩跟我說,我母親過去因為參與黨外運動而入獄,出獄後,她瞬間失去了情人、朋友、甚至家人。一個過去常受她資助的姊妹淘,在路上看到她都像看到鬼一樣逃跑。
那不是他們的錯,在那個時代,參與政治就像染上瘟疫,沒人會想娶這種身分背景的人。
她本來是個牙醫師,收入跟生活都穩定,從政期間,反而是我們家庭經濟狀況最差的時候。阿公就曾問她:怎麼當市長當到家裡這麼辛苦?
我決定從政時,我家人和阿公、阿嬤用各種方式叫我不要,他們跟我一一細數母親當年從政犧牲的生活、遇到的挫折,也提到女性從政要是失敗,男生還有很多出路,女生除非像我母親一樣有其他專長,不然很難再找到出路,例子大家都找得到,我就不在這裡說了。
那樣一個時代,也許現在很難想像。但在黨外運動時期,台灣對政治是充滿壓抑的,那時出來參與黨外運動的男性還可能會得到「勇於發聲」的評價,但是女性,就算到今天,還是可能會被直觀的覺得是個麻煩,應該乖乖的不要囉唆。
就算今天女性當選了台灣總統,至今台灣的女性政治工作者、社會運動者,還是相當程度的被壓抑者。女性一踏入選舉從政之後,很難再投入其他角色,以副總統呂秀蓮為例,她是女性從政的先鋒,她是留美博士回台灣,學經歷遠遠超越當年候選人一大截,她顛覆當時的整體價值,成了第一位女性副總統。但現在,她出來參選台北市長,受到的是怎樣的評價?我們很少聽到人家說她做得不好,而是說她是年紀大的「祖母綠」、「深宮怨婦」,因為她的女性身分,但如果她是男性,這些負面評價可能不會出現。
政治這個領域對女性的淘汰速率很快,對男性卻相對寬容。社會對女性的保鮮期很短。年齡,對女生的壓力很大。年齡大時,會被說「老女人」。可是連戰出來時,不會有人說他「老男人」。
讓女性參政成為指標,創造新局面
女性參政是:犧牲家庭、犧牲女性形象、不能失敗、更多的質疑與更高的標準。
這些,我都接受。
那你現在一定想問我,為什麼要參選?
第一,中西區沒有婦女保障名額,如果能有一位真正在地出生的女性當選,代表這裡的選民真正用行動認同了女性參政的價值,這會成為很具代表性的一個指標,本身就是很大的一步。
第二,我非常想做事來創造一些新的局面,我的學歷、資歷完全不輸其他候選人,過去的表現都拿得出來討論,希望中西區的市民,這次能給有能力的在地女生,一個服務的機會。
2013年,奈及利亞女作家 Chimanmanda Ngozi Adichie 在 TED 的演講中說:
「人並不受限於文化,人創造文化。如果把人權還給女人還未成為我們的文化,那我們應該致力於創造這樣的文化。」
那場演講的點擊率至今已累積一千多萬,她成功的為受壓迫的女性發聲,不為奪權牟利,只為打造更平等的世界。
我會努力證明我也可以。
我會證明,女性,擁有能改變這時代的力量。
延伸閱讀
【陳俞融專欄】比 Google 地圖更實用的台中城市地圖:《大墩報》
【陳俞融專欄】能落實的政見才算數,這五項是我能完成的高 CP 政策
【陳俞融專欄】台中人抬頭挺胸!我能讓台中更國際化的五個政見
陳俞融學經歷介紹】 學歷:美國加州大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碩士 現任:民進黨台中市黨部執行委員、亞洲自由民主聯盟青年部秘書長 經歷:民進黨中央國際事務部副主任、民進黨中央指派聯合國大會待表、蔡英文總統競選辦公室秘書 追蹤陳俞融: 臉書粉絲團 、[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本文圖片由陳俞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