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台灣問題專家四十年的深度觀察》】

康培莊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台灣問題專家,對台灣和中國議題非常熟悉,這本書是他四十多年觀察、思考和寫作的累積,整理台灣從解嚴後的美、中、台關係,這是一段精彩的回顧:

(責任編輯:余如婕)

李登輝時期:惹得柯林頓咒罵

白宮與國務院對李登輝的言論表現出清楚而不加掩飾的敵意。一位知情者指出,兩者都因為沒有事先被告知李登輝會發表這樣的言論(或任何發言),而有種被突襲的感覺。還有人表示,國務院單純在找藉口詆毀台灣。無論如何,許多國務院的官員對李登輝的「傲慢」發表評論。一位國務院官員在記者會上還以「危險的語言」來形容李登輝的發言。據媒體報導,柯林頓本人及其幕僚甚至咒罵李登輝。

柯林頓為了表達他的不悅,還下令取消財政部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原本計劃訪台的行程。隨後柯林頓又致電江澤民,再次承諾美國會堅守一中政策。兩人通話結束後,他告訴媒體他與江澤民有一段非常具建設性的交談,並強調美國的政策不會改變。

柯林頓還指出:「我們會非常嚴正關注《台灣關係法》所強調的和平對話基礎是否有所減損。」國務院發言人魯賓(James Rubin)也跟著重申美國的對台三不政策。許多觀察家認為,這些動作重重打了台灣好幾個耳光。

幾天後,國務卿歐布萊特派遣亞太助理國務卿陸士達(Stanley Roth)訪問北京,另外派遣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前往台北。而在眾人眼中,陸士達是一位無可救藥的親北京人士。

當年的美國政府:一有機會就跟北京說台灣令人森 77

接下來幾週,柯林頓政府只要一逮到機會,就會順應北京的立場表達憤怒。歐布萊特公開表示,台北的解釋「毫無效力」。當時一位觀察家指出,太平洋司令部指揮官布萊爾的態度反映出美國行政部門將採取的政策和行動,他曾在幾個月前玩世不恭地說道:「台灣好比是中美關係果汁壺裡的殘渣。」

九月,為了展現對李登輝的忿懣,美國公開表示自己在該年台灣提出加入聯合國的申請案投下反對票。這是從未發生過的情形,因為過去華盛頓對此很少發表看法,而且總是投下棄權票。

對於北京就李登輝的發言所展開的敵視與挑釁行為,白宮或國務院多半置之不理。他們的態度很簡單,那就是這一切都是李登輝一人挑起的。就連面對中國試射可攻擊美國本土的遠程彈道飛彈一事——這件事理應受到嚴重關注,白宮的反應溫和到令人難以想像。這起事件在當時幾乎被漠視,取而代之的是,有人開始討論是否該減少對台軍售,而這項建議是由國務院提出的。

但美國國會、正要、媒體,都還是覺得台灣是「實質上擁有主權的國家」

來自國會、政要和媒體的反應顯然不同。然而,整體輿論對台灣的支持不像一九九六年那般熱烈,原因在於李登輝被視為此次衝突的挑釁者,或至少是誘發者。總之,台灣不是無辜的受害者。況且這次矛盾也與台灣政治人物訪美無關。儘管如此,不若白宮與國務院的敵意與責罵,各界仍有不少支持及同情台灣的聲音。

事實上,李登輝也得到不少有力的支持。七月二十一日,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吉爾曼在得知柯林頓政府將暫緩所有運送武器到台灣的計畫時,他宣布將凍結美國對世界各國的武器輸出,直到這起事件圓滿解決,讓他可以接受。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赫爾姆斯則公開讚揚李登輝「說出事實的勇氣」。他進一步強調,所有人都知道台灣是「實質上擁有主權的國家」。赫爾姆斯還表示,柯林頓政府已「被自己不合時宜的外交綏靖政策所癱瘓」。

另一位國會議員更直接譴責美國總統「諂媚北京到了極致,並試著對台灣落井下石」。他強調:「但柯林頓沒有駁斥李登輝的言論,他不敢,因為他知道國會一定會狠狠教訓他一頓。」

與此同時,國會持續就提升對台灣的軍事承諾及加強對台軍售的《台灣安全加強法》展開辯論。即使這個舉動遭到白宮、國務院與北京三方猛烈抨擊,國會仍不打算屈服。

八月,吉爾曼以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主席的身分率領一個國會代表團訪問台北。在台北,他公開表示他與代表團都支持李登輝的發言,同時指出,兩岸應該以「對等地位展開談判」。九月,吉爾曼寫信給柯林頓,希望白宮呼籲中國宣布放棄以武力對付台灣。信中吉爾曼還闡述他個人的觀點,就是美國不應該在兩岸談判中擔任「調停人」的角色。

一位觀察家表示,吉爾曼信中的言論充分反映了國會的主流看法,即李登輝正確地認定白宮打算迫使台灣在不符合其利益的情況下坐上談判桌。另一方面,吉爾曼也對柯林頓即將前往紐西蘭,並在此與江澤民發表共同聲明一事表達憂慮。他深深擔心這將帶給外界「錯誤的解讀」,以為美國承認北京是「一個中國」的首都。

到了十月二十六日,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以三十二比六的票數通過一項強化美台軍事合作的提案。依照該提案,台灣軍方可派遣軍官到美國接受軍事訓練。國會對李登輝言論的看法顯然與霧谷和白宮不一致。

之後數週,所有角逐美國總統的候選人都對李登輝有興趣

除了高爾,他們都陸續發表力挺台灣的正面言論。參選人小布希在愛荷華州的造勢活動上就表示,如果他有幸成為美國總統,他將致力「協助台灣抵抗中國的侵略」。他強調,自己有足夠的「決心信守美國對遠東的承諾」。同時,小布希還抨擊柯林頓把中國視為「戰略夥伴」的做法是一大「失策」。小布希還明確地做出「我將協助保衛台灣」的結論。

另一位爭取總統提名的共和黨參議員馬侃則表示,美國有義務「守護亞洲的穩定與自由」。當福布斯(Steve Forbes)被問到如果台灣遭到攻擊是否會提供協防的時候,他只簡單回答一句:「當然會。」隨後還保證自己當選後將在《台灣安全加強法》上簽字。杜爾(Elizabeth Dole)、包爾(Gary Bauer)與布坎南(Pat Buchanan)則比上述三位還要熱烈地支持台灣。布萊德利(Bill Bradley)更強調:「協防台灣是我們的義務。」

美國媒體對此看法分歧,但站在台灣這方居多

華盛頓郵報:討好北京只是假想而已

《時代》(Time)雜誌發表幾篇立場親中的文章,批判台北挑起衝突,並建議台灣應該繼續堅守一中政策,因為那是維繫和平的不二法門。不過《華盛頓郵報》的社論卻指出,一切的問題起自「不願意追隨台灣的腳步走向民主的中國」。該文同時還指出,柯林頓政府「不斷討好北京」,努力維持所謂「台灣不是獨立國家的假想」。

《華盛頓郵報》還談到美國與中國對台政策的「虛偽性」,該報一位社論作者建議,柯林頓與北京打交道時,「應設法讓對方高層瞭解美國支持台灣人民決定自己的未來」。關於台灣的選舉,這位作者建議柯林頓應該告訴中國,「如果他們願意賦予自己的老百姓同等權利,那麼台灣與中國重新接觸的可能性將大幅提升」。

紐約時報:李登輝只是陳述事實而已耶

《紐約時報》則對李登輝的言論是否開創一個「全新的政治現實」,或僅重複自己過往的觀點來分析。作者指出台海局勢因北京拒絕放棄使用武力而難以平靜。至於《新共和》(New Republic)雜誌則在文章中強調「李登輝只是陳述事實」,該文表示:「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由柯林頓政府的外交單位所制訂、用於討好中國及其神聖廣大市場還要更教條的教條主義。」

《基督科學箴言報》:李登輝的論點可以納入暢銷書排行榜

在危機落幕兩個月後,《基督科學箴言報》(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的社論對李登輝勇敢「陳述事實」的言論拍手叫好,並宣稱所謂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的論點應該「被納入暢銷小說排行榜之列」。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對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做了許多報導,多數報導對李登輝的言論持正面看法。該報甚至還刊登台北駐華盛頓經濟文化辦事處官員的文章,強調李登輝的發言僅「呈現了構成兩岸關係的歷史、政治和法理事實」。另一篇該報刊登、由總部設在華府的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專家撰寫的文章指出,李登輝的發言某種程度上只是對中國稱台灣為「叛亂省份」的回應。

後來一位觀察家回顧整個事件而得出以下結論。他認為美國誤解了李登輝的言論。在台美關係因為柯林頓的「對台三不」言論和各界對兩岸簽署臨時協議的討論而趨於「不健康」的情況下,李登輝的言論「更像是平等的表述,而非獨立宣言」。

陳水扁時代:中美同聲譴責的麻煩製造者

直到中選會正式宣布陳水扁與呂秀蓮當選的數天後,美國才發出賀電。但賀詞中帶著警告——「期盼台灣能解決憲法上的挑戰」。該賀電中也未提到陳水扁與呂秀蓮的名字。為此,呂秀蓮公開抱怨美國應該按照慣例向當選人祝賀。於是陳水扁政府透過走後門的方式,找上美國在台協會的理事主席夏馨(Therese Shaheen),終於在四月初得到「致陳水扁與呂秀蓮」的正式賀電。隨後夏馨立即被開除。

與此同時,陳水扁在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時表示,這次選舉的結果給了他足夠的民意「推動台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公開否定一個中國,並強調中國自一九九七年開始統治香港給了台灣「負面的示範」。陳水扁還承諾將毫不遲疑地推動新憲法的制訂。美國國務院的一位官員表示,他感覺這是「好戰的」陳水扁「出其不意拋出的難題」,霧谷官員一向都認為陳水扁很容易馴服。

小布希政府:台灣一直誤會美國會保護他們

中國剛接班的胡錦濤政權面臨了極大的挑戰,因為他們不希望軍方介入此事——眼下這劇本非常可能成真。胡錦濤採取的策略是,以中國支持美國對抗恐怖主義與北韓,及共同處理其他重大國際議題,做為交換條件,要求美國出面克制陳水扁。

胡錦濤認為美國需要中國,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十二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華盛頓,小布希在兩人共同出席的場合中警告陳水扁「正試圖改變台海現狀」,並暗示陳水扁是一位麻煩製造者。之後,每當陳水扁發表公投與制訂新憲法或台獨等相關言論時,國務院都會拉高分貝提出警告。國務院官員每次的反應既迅速又帶著怒火。二○○一年的小布希政府一度被外界貼上對台灣最友善的美國政府的標籤,如今再也不是了。此時陳水扁已被視為不受歡迎的麻煩。

因此在陳水扁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訪問後,國務院立刻做出回應。其官員表示,他們以為陳水扁會信守自己在二○○○年就職總統時所做的不宣布獨立、不制訂新憲法等四不承諾。從他們的語氣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敵意。

陳水扁跟蔣中正差不多?

時任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國務卿的凱利(James Kelly)也發表了許多觀察家所認為的遲來回應。他在國會的聽證會上強調,在台灣一直有一種「誤解」,那就是片面認為美國會「不計代價地提供他們保護」。顯然美國政府質疑台灣大選的結果,並認定陳水扁是靠著占美國便宜才得以連任。有人稱他是「自走炮」,還有人指控他「給美國帶來危險」。甚至一位觀察家將陳水扁與蔣介石相提並論,認為他盼望中美走向戰爭,好讓他從中得利。

另一位觀察家指出,陳水扁根本不在乎他是否挑起危機,而危機將確保台灣走向獨立。一位觀察家則強調:「華盛頓應該表明立場,那就是假如中美爆發衝突,美國應該決定介入的時間和地點,而不是陳水扁。」有些人把陳水扁和台灣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引爆點相提並論。

最後,中國也對陳水扁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的內容做出回應,認為陳水扁制訂新憲法的計畫無異於「設下我們將不會縱容的獨立時間表」。一位高層官員指出,台灣的行為已「跨越底線」。

從陳水扁開始,中國開始進行大量試探

北京注意到美國在台海局勢上的立場已有明顯轉變。中國的一些人士認為,美國在全球性的議題上需要中國的支持。那麼美國會犧牲台灣嗎?北京打算測試這個假說。兩天後,中國國安單位逮捕兩位替台灣竊取情報的解放軍高級軍官,此事從時間點來看並非巧合。

隨後,中國政府也對「意圖在中國賺錢以支援台獨」的台商展開攻勢。奇美集團的董事長許文龍遭到中國官方公開點名,他所開設的醫院在槍擊案期間照顧陳水扁。新聞評論家指出,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在中共高層眼中越來越無足輕重,因此他們願意犧牲一部分的經濟發展來「對付台灣」。然而,此一發展正好與所謂中國會為了經濟發展而自我克制的觀點相衝突。一位台灣的觀察家表示,這「對該觀點帶來很大的挑戰」。

二○○四年七月,中國對美國政策發動大規模的「試探」。解放軍事前宣布,他們將發動一場模擬入侵台灣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同時,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仍主掌著軍事政策的制訂)為收復台灣定下時間表。這在過去是前所未見的。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共有一萬八千名官兵投入這場演習,而這場演習已準備數月之久。來自海上、空中與地面的部隊聯合在演習地點東山島舉行「模擬登島演練」。從外觀上看來,東山島與台灣十分類似。解放軍空軍也希望利用這次機會傳達新的訊息:中國有能力取得台海上空的制空權,無論對台灣或美國來說,這是全新挑戰。

小布希很怒台灣,但中國的問題似乎更大

雖然小布希政府對台灣當局感到憤怒,但又不能坐視中國的挑釁行為。因此,小布希在演習發起前派遣國家安全顧問萊斯(Condoleezza Rice)前往中國予以勸阻,但中共高層卻斷然回絕。

他們被選前陳水扁聲稱將制訂新憲法及選後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的發言徹底激怒。他們反對美國對台軍售,指出美國近期打包賣給台灣的愛國者飛彈與潛艦抵銷了中國攻擊台灣的最佳軍事選項:飛彈攻擊和海上封鎖。中共高層也對小布希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一事氣憤難平,認為這是在替台灣的主權背書。

中國軍方高層顯然自認有威嚇美國的能力。距此不久前,中國才將兩艘俄國製現代級驅逐艦福州號與杭州號投入現役。它們有「航母殺手」的稱號,據說能夠阻止美軍航空母艦過於接近台灣。此外,中國還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一艘國產潛艦派到外海。美國直到該消息在中國網路上公布後才知情。此舉發生的時間點恰到好處,促使衝擊最大化。這時台灣採購的新武器尚未正式啟用,而美國正因深陷中東泥沼而無法抽出兵力,這些都在中國軍方高層的計算中。

美國這樣反擊:砲艦外交

不過小布希未因此退縮,反而接受並想方設法地嚇阻眼前的挑戰。巧合的是,美國居然已事先做好因應中國演習的作戰準備;美國似乎早就料到中國會發動演習,於是發起一場名為「夏季脈動」(Summer Pulse)的軍事演習。該演習的目的是強化美國對全球各地衝突的應變能力。七艘航空母艦戰鬥群麾下的五十艘軍艦、六百架飛機與十五萬名官兵馬上動員起來。根據報導,這是美國近年來所發動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

儘管「演習」是在全球各地同時舉行,但從時間點與其他跡象來看,這確實是針對中國而來。一位軍事專家表示,這是「砲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的一部分,目的是警告中國不要踰越台灣議題的「底線」。除了中美衝突,美國國會還通過一項重申將繼續向台灣提供武器的決議案,同時也對中國以飛彈瞄準台灣的現況予以關注。中國官員批判美國的立法部門干預中國的內政。《人民日報》的社論寫道,美國的行為「暴露其掌控世界的野心」。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飛彈、政客與祕密外交:台灣問題專家四十年的深度觀察》由 遠足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1,2。)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美國總統會害慘台灣?CNN:中國對台一舉一動都考驗美國的影響力

【統派閉嘴】美國政治學者新研究:中國沒有足夠軍力攻下亞太,甚至是台灣

美國其實跟中國差不了多少!事實證明,美國主流依舊把台灣當成「應該沉默被打壓的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