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新舊聞:從皇帝離婚到妓院指南,從海賊王到男王后,讓人腦洞大開的奇妙連結》】

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余風用最有趣的方式,拆解我們習以為常的菜市仔名:「志明」的名字是正能量小王子、「雅筑」是能彈弦樂又有氣質的女孩子、「淑芬」指的是很香的正妹——原來中文也能這麼有趣!(責任編輯:余如婕)

《花甲少年轉大人》裡也有雅婷

五月天〈志明與春嬌〉的歌裡寫著:「志明真正不知要按怎,為什麼,愛人不願閣再相偎;春嬌已經早就無在聽,講這多,其實攏總攏無卡抓。」從名字上來看,不必多想,「志明」一定是男主角,「春嬌」肯定是女主角。

在取名字的時候,男生、女生該用什麼字,似乎有一套遊戲規則,乃至於上個世代所謂「菜市仔名」大為流行,挑來選去好像都是那幾個字,於是乎「雅婷」、「怡君」、「冠宇」、「冠廷」分別成為大學指考榜單中女、男生常見姓名的前二名,其中「雅婷」更以十一連霸之姿,穩坐龍頭。別的不說,光是我一生中所認識的「雅婷」,還真的不計其數。

菜市仔名統計,誰是第一名?

以二○一二年大學指考的姓名統計,「雅婷」計有一百零四人,後來居上的「雅筑」打敗了「怡君」,計有九十四人,名叫「怡君」的有七十五人,第四名以後分別為「佳穎」、「宜庭」、「郁婷」、「詩涵」、「家瑜」、「鈺婷」、「佳蓉」。

男生姓名的部分,則由「冠宇」拿下寶座,計有八十六人,第二名的「冠廷」也不遑多讓,有八十五人,其後則是「宗翰」、「彥廷」、「家豪」、「柏翰」、「承翰」、「宇軒」、「家瑋」、「冠霖」。這場「菜市仔名之戰」,一直到《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實施,大學指考不再讓民眾直接查榜後才落幕。

雖然後來的大學指考不再公布考生姓名,不過咱的政府每過一段時間,仍然會針對國人的姓名來個大統計,二○一六年內政部戶政司公布了「全國前三大名字」,男生為「家豪」、「志明」及「俊傑」,女生為「淑芬」、「淑惠」及「美玲」。而新世代常見名字,經過近三年的統計,男生則以「承恩」、「承翰」、「品睿」為首,女生則以「詠晴」、「子晴」、「品妍」為前三名。

為什麼臺灣的名字會出現一窩瘋的菜市仔名?究其原因,一來是大部分的姓名都出自於算命師之手,二來則是沒錢算命的人往往跟風使用流行、有名且好聽、好記的名字。為了讓名字帶著吉相,又要合乎陰陽五行八字,挪來挪去就那幾個字,也是最保險的字,因此便造就了今日一籮筐的菜市仔名。但是話說回來,這些名字本身的意義究竟為何,各位書本前的讀者,你是否曾經查字典找過自己名字的本義呢?

男性菜市仔名大解析

先從男生來談。不管是新世代、舊時代,不外乎就幾個字:冠、翰、睿、俊、傑、家、豪、志、明、廷等。有的必須兩字組合才有意義,有些兩字拆開個別觀察也有意涵。礙於篇幅,我們無法把所有姓名完全解析,僅能針對若干菜市仔名的案例。

志明:

志,《說文解字》:「意也。」就是意志、心意之意。現代漢字的「志」,上面是「士」,下面是「心」;但是古文字的「志」,上半部是「之」,如小篆「」,而「之」的甲骨文字形為「」,上面是腳掌,表示走路之意,下面一條線是停止線,合起來就是「走路步行的終點」,有「往」、「至」、「到」之意。如果配合「志」字古文字形的「之+心」,則是「心之所往」、「心之所至」,也就是心中的願望和目標。

至於「明」字,比較簡單,甲骨文寫作「」,太陽加月亮,就是超級無敵之非常明亮。雖然小篆「明」字寫作「」,左邊的太陽變成「囧」,但此「囧」絕對不是網路用語「囧了」的意思,古文字「囧」是指有雕花的窗框。月光從窗框照進來,同樣表達了明亮之意。

所以,什麼是「志明」呢?從上面的解釋合起來看,就是「心中響往著光明」,多麼陽光、正氣、正派的名字。如果你就是志明的話,請一定要抬頭看著陽光,想著那未完成的夢想,努力實踐,不要被現實的困境給打倒了。

冠宇:

「冠」、「宇」二個字是男生名字最常見的字了,其中「冠」字幾乎都放在名字前頭,像是「冠豪」、「冠希」、「冠任」。「冠」字大家自然而然會聯想到「冠軍」,冠軍等於第一名,所以好棒棒。其實「冠」字在古代有二義,唸為注音一聲的話,指的是帽子,因為帽子戴在頭上,所以引申為覆蓋、超越的意義,因為有超越,所以很優秀,便是「冠軍」的概念。

「宇」字的本義,在《說文解字》裡解釋為「屋邊」,就是「屋簷」,引申為房屋。因為人類居住的土地,上由天所覆蓋(古人的地理觀),所以天空之上稱為「宇宙」。合就「冠宇」二字來看,就是非常優秀的意思,有多優秀呢?不只是全臺灣、全世界,而是宇宙第一名!

冠霖:

「霖」字的意義比較特別,這個字上為「雨」,下為「林」,《說文解字》云:「雨三日已往。」意指大雨下了超過三天的樹林。俗諺有「久旱逢甘霖」之語,「甘」是美好,字形如口中含著糖果,「甘霖」即為美好的雨天,這是「霖」在古文獻裡比較美好的意思。

換句話說,大雨三日的「霖」,並不是令人鬱悶的雨天,而是在連日乾旱之後而來的甜美雨水,我想經常在炎炎夏日下受折磨的臺灣人應該很能體會「甘霖」的美好。「冠」字在上文已說明為「第一名」之意。所以「冠霖」二字無法合起來解讀,只能分開來看,既是「第一名」,又是美好的「甘霖」。如果二字硬要合起來的話,可解讀為「第一名的美好」。

彥廷、冠廷:

關於「廷」字輩的名字,男生和女生都有,只是女生多用「庭」字。就字義而言,「廷」即為古代朝廷之意,《說文解字》云:「朝中也。」如果「廷」字加上「彥」、「冠」等字,又會變成什麼意思呢?

「冠」字在上文曾提到,原義指帽子,引申為第一等、冠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出人頭地,所以出現很多「冠」字輩的名字,「冠廷」就變成朝廷裡面第一等人,也就是最厲害的官員。不論古代或現代,非有一定能力者難以在中央機關做事;能當上第一等人,那更是不簡單——雖然現在的官員多半都被罵,在新聞裡面酸民罵,在接受質詢時民代罵。

至於「彥」字在男生的名字裡也很常見。這個字的古義相當美好,《說文解字》云:「美士有文。」「文」即「彣」,指的是有才學、有能力,兼具高富帥的男子。比起能力第一等的「冠」,我比較喜歡「美士有文」的「彥」。第一名總是孤獨的,《易經》告訴了我們「亢龍有悔」的道理;相對的,有文采的美士,好像更受人歡迎。但不管如何,「彥」、「冠」加上「廷」字,都透露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願。

宗翰:

男生的姓名裡,「翰」字很常見,但是「翰」的本義為何呢?翻開《說文解字》,它告訴我們「翰」是「天雞赤羽」,紅色羽毛的天雞?怎麼和大家認為很厲害的「翰林大學士」不一樣?可別小看紅色羽毛的天雞,如果獲得紅羽天雞「翰毛」所製的筆,保證你寫作功力大增十甲子。文章寫得好,官運又亨通,連皇帝都欣賞,所以「翰」字後來又引申為毛筆,又引申為文詞、文章、文采、文才等義。基本上,名字裡帶翰字的,都有對文書工作——也就是老一輩或父母常說的「坐辦公室」的白領階級的期望。

至於「翰」字加上「宗」,比較難以合二字解釋。「宗」為祖廟之意,因此有「正宗」、「正統」的概念,所以「宗翰」這個名字必須拆開來看,「宗」是正統、正宗,「翰」是文采。書前的宗翰們,你們的文采如何呢?

承恩:

「承恩」是近幾年新世代姓名的第一名,或許過了十多年之後,會有一票承恩新生進到大學報到。其實,「承恩」這詞彙在歷史上常常出現,有名的臺北北門正式名稱即為「承恩門」。「承恩」一詞,在《教育部國語辭典》解釋為「承受君主的恩德」,引申為「承受長輩、長官的恩德」。古代也有人的名字為承恩,我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了。

就詞義而言,承受君長恩德,似乎是舊時代提倡禮教的思維,但是在二○一七年的現在,「承恩」卻大為流行,可說是新潮的復古風。或許,從名字裡面,父母是期盼自己的小孩能飲水思源,勿忘父母養育之恩,也勿忘貴人提拔之恩。

俊傑:

「俊」、「傑」二字是男生名字極常見的字,二字可以拆開來與其他字組合,像是「俊德」、「俊男」、「俊賢」、「英俊」、「英傑」、「傑瑞」等。《說文解字》將「俊」字解釋為「才千人也」,「才」就是才能、才智。才能超過千人,即為現在成語中的「才智出眾」。才能厲害的人,就是帥,所以又引申為容貌俊美的男子,也就是現在常用的「英俊」一詞。所以名字帶有「俊」的,就古義而言,反而取的是「才智出眾」之意,套用在其他的名字組合上,都能得到很厲害的結果。

「傑」,《說文解字》注解為「傲」,有資格驕傲的無非是才智優異之人,意義和「俊」相似。因為姓名筆畫、八字吉凶的關係,會有人把「傑」字改為「杰」,「杰」是「傑」的異體字,兩字同義,都是指才智優異。所以「傑」、「杰」與其他名字搭配,也都能得出很好的結果。如果把最厲害的「俊」、「傑」二字相合,那我只能說,您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強者!

女性菜市仔名大解析

看完男生了,接下來談女生。相較之下,女生名字的用字多偏向「雅」、「婷」、「家」、「佳」、「庭」、「怡」、「君」等字,早期的「淑」字輩非常多,近年來大幅減少。「雅婷」和「怡君」之爭,最後怡君落敗,「雅婷」仍居榜首,而且還有不同的寫法,如「雅亭」、「雅庭」等。至於「詩」、「涵」、「郁」、「書」、「品」字輩,雖然也常見,但限於篇幅,只能忍痛放棄分析了。

雅婷、雅筑:

你一生中認識多少位「雅婷」(或者「雅亭」)?還是妳的名字就是「雅婷」呢?趁著這難得的機會,來看看近年大學生名字數量的榜首「雅婷」究竟有什麼魔力。

就字面上來看,「雅」字在《說文解字》釋義為「楚烏」,即是楚國的烏鴉,且它的字形結構,左邊從「牙」,是表音的聲符;右邊從「隹」,金文為「」,象鳥形。所以我們就把「雅」看成楚國烏鴉就夠了嗎?

這僅是文字的本形,歷來在文獻上,「雅」多假借為「正宗」之意,如「雅言」、「雅俗」,而宗廟祭典的音樂則稱為「雅樂」,「雅」字漸有高尚、脫俗,甚至是美好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雅」。所以「雅」字配上其他字,都會有清新不凡的感受。

再說到打敗「怡君」成為第二名的「雅筑」,「筑」的本義是竹製的五弦樂器,《說文解字》:「以竹曲五弦之樂也。」既文雅,又有樂器,「雅筑」就是描繪能彈奏五弦樂器且氣質典雅的女孩子形象啊!

至於「婷」字,與「亭」字通用。甲骨文的「亭」就像是一座涼亭,字形作「」。而後假借為「娉婷」,用以形容輕巧而美貌的女子;「亭亭玉立」,又作「婷婷玉立」,皆是形容女孩子的美貌。所以「雅」、「婷」二字結合,就是形容有氣質,且容貌漂亮的美女。父母都期望女兒長大後亭亭玉立,加上「雅婷」好聽又好記,所以它也就變成菜市仔名了。

有趣的是,現代人常講「正妹」,「正」也變成了形容女生漂亮的形容詞,「哇,好正喔!」「你看,正不正?」剛好與「雅」字在早期的字義「正」連結起來——雖然用法差很多。

怡君:

曾經和「雅婷」爭取大學生姓名榜首的「怡君」,近年有退燒的趨勢。同為菜市仔名的怡君,一般還會有「宜君」、「儀君」等不同的寫法,端看哪一組筆畫與姓氏相配時最為吉利。有別於氣質正妹的「雅婷」,「怡君」則是以快樂的心情取勝。《說文解字》說:「怡,和也。」就是「和悅」、「快樂」及「舒暢」的意思,成語有「心曠神怡」、「怡然自得」。所以不只是女生會用「怡」字,偶爾也能看到「怡」字輩的男生名字。

「君」字在今日不限男女,古代則多用於男子的尊稱,從帝王、貴族、封號、父祖輩,乃至於對他人的尊稱,都可用「君」。在名字上,「君」字也常見於男生,只是將「怡」、「君」二字組合起來,似乎就變成女生專用的名字了——其實就字面上而言,「怡君」應不限於男女,任何人都可以是個怡然和悅的君子。

詠晴、子晴:

詠晴、子晴兩位妹子,是近三年的新生代名字的前二名秀才,注意到了嗎?兩個名字都有一個「晴」字。就我長年在學校任教的觀察,女同學帶「晴」字的雖然有,但也不算多,可想而知未來名字有「晴」字的比例應該會愈來愈多。

關於「晴」字,在先秦兩漢的上古時期用例並不多,直到魏晉之後才逐漸成為常用字,指的都是沒有下雨、陽光普照的好天氣。「晴天」人人愛,所以也變成了女生名字的首選;相對地,「雨」字輩的名字,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很常見。

「詠」,《說文解字》云:「歌也。」就是歌唱的意思。「詠晴」兩字結合,就是歌唱著晴天,或者說為了晴天而歌唱。雖然名字本身不像男生的「冠宇」、「俊傑」帶著強烈求勝、追求第一名的企圖,但是以現代人而言,能夠天天帶著如歌詠晴天般的快樂心情,也算是在忙碌生活中所能渴求的一點小確幸吧。

「子晴」,同樣是帶「晴」字的名字,搭配的「子」字,其實在名字中很常見,而且不論是男生、女生,都能搭配「子」字。「子」的文字本義即是小孩子,甲骨文字形為「」,,金文甚至有裝飾華麗的小孩「」。先秦時代,對男子、女子的尊稱亦能用「子」,當然更多時候指的是自己的子女,所以姓名若帶有「子」字,基本上多是表達孩子的意思,以「子晴」而言,意義便偏重於「晴」字。

淑芬、淑惠:

「淑芬」、「淑惠」是目前全國女性名字最常見的前二名,和「詠晴」、「子晴」相較,有明顯的世代差異。尤其是「淑」字輩,名字數量非常多,也可以跟許多字搭配,除了淑芬、淑惠外,還有「淑芳」、「淑雅」、「淑婷」、「淑君」、「淑如」、「淑萍」等族繁不及備載。

「淑」代表淑女,而淑女一詞,來自於《詩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鄉民的語言翻譯,就是「漂亮的正妹,是所有男人追求的目標」,因此以「淑」字為主的名字大為盛行,歷久不衰,直到近年始略有下滑,被中性的「詠晴」、「子晴」甚至是「品妍」給超越。

「淑芬」中的「芬」,就是大家自然聯想到的「芬芳香味」的意思,所以除了「淑芬」,「淑芳」也很常見。《說文解字》說:「芬,艸初生,其香分布。」意思就是剛初生的嫩草所散發的氣味,這不是濃郁的花香,而是淡雅的清香。配合「淑」字來看,就是鄉民常說的「正妹永遠是香的」。

至於「惠」,也見於男生的名字裡,《說文解字》釋「惠」字為「仁」,即是仁民愛物的心,也就是流行語常說的「佛心來的」。所以「淑惠」就是指心地善良的淑女,不曉得各位讀者生命歷程中遇見的淑惠,是否都是人如其名呢?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新舊聞:從皇帝離婚到妓院指南,從海賊王到男王后,讓人腦洞大開的奇妙連結》,由 方寸文創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