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讓你看這張圖片】
在你看到這張照片的當下,容我不幸提醒你:一年過去了,又是農曆年節和長輩奮戰的時刻了。面對無所不用其極「問候」你的長輩,有時候不禁羨慕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問什麼、說什麼都可以用「關心」來包裝,真方便;同時也佩服大腦原來在中年後還能進化,開發各式意想不到的問句——但在羨慕和欽佩之外,我們得小心謹慎應付長輩,戰爭年年要打,但年年吃敗仗,我永遠不懂長輩的思維!
粉絲專頁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非常貼心地整理《長輩問候生存指南》,供我們通徹了解長輩問候的運作。《BuzzOrange》編輯台向他要了最後一張「存活策略」圖片授權(想看完整生存指南請 點這裡 去他們家粉專閱讀),期盼我們的讀者在未來兩週都能平安生還——畢竟就像法國心理學家 Dr. Absurdité 在 1986 年的經典巨作《長輩心理學》裡提到的,「長輩就像感冒與麻疹一樣,想要免疫無疑是天方夜譚。」
(責任編輯:余如婕)
【使用年齡】
收到第一份成績單時,賦予使用資格
在第一個孫子出生後,解除使用資格——摘自《長輩問候生存指南》
(本圖經原作者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授權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在此 。)
延伸閱讀
想看完整版的《長輩問候生存指南》請 往這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