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 Youtube 影片截圖
假設今天在會議中,主管們興致勃勃討論一件待人認領的任務,這個專案如果完成,會有廣大的民眾獲益。你的能力和技能完全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但條件是,必須拿下班時間工作,既沒有加班費,也不能換成補休,甚至可能有過勞、奉上性命的風險。
多數人會把接下這種工作的人當成「奴性超重」的傻子,自己也不願成為別人口中的笨蛋,但在這次花蓮地震倒塌的雲門翠堤大樓的斷垣殘壁裡,有群人甘願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們的意念單純到不可置信,不過就是「救人」二字。
24 小時搶救現場:扭曲狹窄的空間、難聞的氣味、一波波的餘震
6 日花蓮地震到現在,新聞鏡頭從統帥飯店倒塌、日本瘋狂捐款救災、英勇救人卻急性發炎的搜救犬,帶到現在日日上升的總統民調,以及不停累積不滿的花蓮縣長傅崐萁。這群阿美族打石兄弟似乎一直都不是被多數人捕捉的焦點,他們的身影卻不停在搜救現場忙進忙出,讓我們把目光停在他們身上一會:
雲門翠提大樓二○一室搜救任務一度遇到瓶頸,頑強的石塊、鋼筋團團圍住讓搜救隊動彈不得,二月十日早上八點開始,四名阿美族打石師傅林金一、張榮和、阿雄和阿德,單手拿著 17 公斤的機器,一路鑿進災區,一寸一寸爬進被埋在地下的大樓,擔任開路先鋒,為救災人員穿牆。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什麼是打石師?
但需要開鑿的路對七十歲的林金一非常不友善,空間狹小,師傅們只能彎腰,甚至趴著作業;他們每半小時出外輪休一次,不到二十分鐘,就得再次進入傾斜的大樓內工作;裡頭的空間是扭曲的,不但有令人不舒服的氣味,這塊土地似乎也沒有想要助他們一臂之力的意思。
在替搜救隊開路的 24 小時內,他們至少經歷 24 次餘震,其中還有一次規模達到 4.3,瀕臨生死危機。
能做就盡量做,做到不能做為止
和林金一搭配的師傅是打石超過 30 年的張榮和,這次的打石過程在他豐富的經驗裡似乎也非常「獨特」,大樓內空間狹窄、坑坑洞洞,還得避開倒塌的家具、裝潢,好不容易把樓地板水泥打開,又得把交叉、變形的鋼筋剪開,「真比外面打石困難許多」,再加上中國遊客受困超過五天,裡面已開始傳出陣陣異味,「口罩戴緊緊,還是擋不住」。
這樣來回 24 小時後,師傅們腰痛到不行,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幾乎只能用爬的爬出大樓,但林金一說:「沒辦法,只能讓它(餘震)搖,然後只想趕快把人找出來。能做的就盡量做,做到不能做為止。」張榮和則謙遜望著傾斜的大樓說:「搜救人員比較累,我們只負責打石,辛苦的是他們。」
「把你帶出來了,也請保佑我們,繼續找到你的家人」
他們把自己遭受的辛苦看的雲淡風輕,但總有人能替謙遜的師傅記住他們英勇的背影,消防人員表示,有師傅的臉還被割破流血,可是他們沒有喊痛,反而繼續單手拿起 17 公斤的機器,不停鑽洞。
林金一承認,他其實不敢告訴家人他要進到雲翠,但心裡卻不停想著:「讓我來幫忙找,送他們回家!」他說,這是第一次進到隨時可能會倒塌的大樓作業,老闆叫了很多打石工人來幫忙,但大家一看就離開了,根本沒人敢進去。
林金一沒有轉身離開他的家鄉,在 《自由時報》受訪 時他說:「有人在裡面被壓著,我們有這技術,就去救人嘛!」正因為以前開吊車走蘇花公路,看到掉落山谷的、車禍的,想幫忙卻無能為力,現在有這個機會,又是自己的家鄉遇難,當然要出力相挺。
他們不僅拯救家鄉的同伴,在打石的 24 小時裡,他們還找到三名中國遊客,林金一說,每找到一個,心裡就會默念:「把你帶出來了,也請保佑我們,繼續找到你的家人!」儘管這群奮力的工人最後沒辦法把所有人都帶出來。
英雄背後,還有英雄
能讓打石師傅、搜救隊進去雲門翠堤大樓也有前提,沒有人支撐倒塌的大樓,又何來搜救的可能?
久和工程行老闆林信昌冒著生命危險和六名志願者架起 11 支 H 型鋼樑,保護災民、搜救隊的安全。起初政府尋求能協助的廠商時,不少廠商因為工程危險度太高不敢答應,但熱心的林信昌卻義無反顧接下這份工作,一個老闆和六名志願者,七人用 11 支鋼樑撐起 12 層樓高的大廈。
這似乎是林信昌遇過最艱難的環境,《三立新聞》報導,他笑稱自己很雞婆「能讓搜救人員安心進去救人,很有意義、很有價值,一定要做到好。」隨著救援行動結束、雲門翠堤大樓拆除,這 11 支鋼樑也將功成身退,讓林信昌足足虧了 100 萬元。不過他本人似乎不太在意:「第一時間決定出動了,就沒想說要收回東西或討論酬勞!」
參考資料
自由時報》強震搜救 無懼危樓 穿牆開路 阿公級打石師 只想送中客回家
三立新聞網》背後功臣!他架鋼樑「撐起」雲翠 賠百萬讓搜救隊安心挺入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