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當年正面效益,美夢豐收;如今負面衝擊,若是果真跑不了惡夢一場,苦嚐大敗,民進黨政權動搖,民進黨人誰承擔的起這樣的責任?
2014年地方選舉,民進黨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共組策略聯盟,成功中止了國民黨在台北市長達16年的執政地位,柯文哲的正面外溢效應造成「北都三太子」連勝文、郝龍斌、吳志揚的挫敗,更讓鄭文燦從敗部中奪下桃園市長;林佳龍固守的台中市也開出紅盤,大贏對手近25萬票,各地傳來捷報,一舉擊潰國民黨。
而今,時移勢易,要是繼續禮讓柯文哲,外溢效應轉負,將與2014年柯文哲的正面效應,背道而馳,後果不堪設想。
這股負面效應如同失速列車,不僅衝撞台北市議員的選情,甚至影響宜蘭縣、嘉義市、澎湖縣、雲林縣等已是綠營當選邊緣的縣市,何況黨內還在上演內鬥鬩牆之爭,一但動搖綠營支持者10%以上的基本盤,就算是大將回鍋,也難以挽救頹勢,讓國民黨坐收漁翁之利,這些藍色力量的反撲,不是因為選民相信國民黨的執政能力,而是民進黨基層的反制與抗議。
馬政府時期,馬王政爭;在服貿等爭議上的怠慢;甚至沒法在馬習會上表達「中華民國」的反感,都成為日後藍營選民集體不投票的反制。
民進黨在沒了「保住非國民黨政權的台北市」的禮讓前提下,重蹈藍營覆轍,迫使基層選民搭上抗爭不投票的列車,拱手讓給柯文哲,屆時,他將成為全台最大的一位六都首長,形成「葉爾辛效應」,情況可比國民黨執政更嚴重,蔡英文主席領頭的民進黨,可真要面臨一場艱難的總統連任與主席席位保衛戰了。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當年國民黨操盤者與現在的民進黨一樣充滿自信,最終慘況有目共睹,綠營支持者對柯文哲不滿的聲浪日益強烈,要是民進黨再被柯文哲「綁架」,綠營手中的政權岌岌可危,奢談要保住各大首長位置,將成為2018年敗選列車上最慘痛的乘客。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封面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