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閱讀這篇文章】

設計,早已融入在你我的生活當中。我們習以為常的物件,背後卻是無數的觀察、嘗試和設計所建構出現在的模樣。想要找點子卻苦無靈感,這本書集結著台灣人的智慧:

(責任編輯:余如婕)

以下內容摘自《台灣製造?台灣創造!》:

近年「設計」一詞廣受矚目,而其定義不完全的缺點在這樣的情況表露無遺,究竟什麼是設計?

設計是否是設計師專屬的領域?為什麼設計師會因自己有好的概念而滿足,事實上,好的想法可以來自你的鄰居或任何人,書中進行訪談的對象中沒有一位是設計師,他們只是可能在路上遇見的普通人,但他們卻有如此讓人驚豔的想法,他們,來自臺灣。

所有創作開始於一對一的訪談,訪談內容事前並無告知,每位創作者在訪談中進行快速設計並描繪圖稿,最後再選出較具有獨創性和代表性之作品,總訪談人數為108位,作品數量有314個,選出的人數45位,作品51個。

台灣製造,是台灣給予國際的印象,從以前的傳統代工到今日的高科技產業,轉換的過程中似乎也讓另一種能量發酵;創造力,從這些非設計專業出身的受訪者可以得到證明,然而在這裡需附加一個古老的名言,「1%的靈感,99%的努力」,設計是一個過程,有想法不困難,也是首要條件,但若無努力附加在絕好的創意上也是徒然,在材質、形狀、顏色、製造方式,故事性等眾多考量下,進而取最恰當的方式完成,這就是設計師的工作,想法實現。

不可否認,身處設計業的我,也同樣被這力量所震撼,也提醒自己就是要做得比一般人廣,想得比一般人深,也才有資格為設計師。

為了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植入,所以把此篇放到書的最後,如同在序所提的,筆者所提供的是現象的呈現,希望內容能引起閱讀者的觀察和思考,衍生出更多不同的想法。

台灣製造?台灣創造!

Made Created in Taiwan
作者: 楊家斌  
出版社:田園城市

【活動訊息】#LaVie創意實驗所2|台味串聯-聊設計裡的在地元素

與談講者:何佳興、小子、黃子欽
講座時間:2018/2 /4(日)19:00 – 20:30(18:30開放入場)
參加地點:青鳥 Bleu&Book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後,憑【當期】雜誌即可入場
講座報名請點此  

什麼是你認為的「台味」?

是古早味茄芷袋、各式中文招牌交錯的市景街道,還是舊式平房的鐵窗花?這些看似普遍卻又富有在地意象的元素,其實早已扎根於台灣的日常,轉化成一種讓人自然聯想到台味的 #文化符號

什麼是設計師創作中的台味,這些在地元素又是如何透過設計手法再次展現?快加入2/4(日) #何佳興#小子#黃子欽 三位設計師的創意對談,一起暢快聊台味!

(本文摘錄經 青鳥書店 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