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quim – China, 09/04/2011. Presidenta Dilma Rousseff cumprimenta o Senhor Terry Gou, Presidente da Empresa Foxconn durante encontro no complexo Diaoyutai. Foto: Roberto Stuckert Filho/PR.

《經濟學人》以〈Taiwanese bosses are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s oldest〉為題,寫下了對台灣老闆及產業的觀察。

台灣的經濟繁榮是靠這種人撐起來的:現在的歲數約莫 60 歲上下,從零開始成功建立家族企業,這些人依舊主導台灣以外銷為主的高科技產業。而根據台灣董事學會的調查報告,所有上市公司中,中國有 33% 是家族企業,香港則有 4 成,但台灣的比例不僅高達七成,其中更有有 3/4 家族企業的創辦人至今還在負責日常營運。

為什麼台灣企業的老老闆還在線上?

台灣家族企業老闆擔憂的接班危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這些 CEO 通常都不打算讓外人接班,但他們的小孩卻多半對父母的公司興趣缺缺,造成繼承人空窗,也使得台灣上市公司 CEO 年紀大於整個華語世界——我們執行長的平均年齡是 62 歲,中國卻只有 47 歲。

有這種問題的公司比我們想得多

《經濟學人》也指出,郭台銘其實也面臨接班問題。現年 67 歲的他,十年前曾請學界協助制定各子公司、部門的接班計畫,據當時參與者之一的台大教授湯明哲表示,郭董原本也想為自己找一位接班人,但放棄了。

郭台銘的子女多半明示對接掌全球大代工廠沒有興趣,郭守正雖然曾出任鴻海子公司三創數位的董事長,但他也先後成立山水國際、三和娛樂、首映創意等公司,多是以遊戲、電影製作等產業為主。《經濟學人》這樣寫郭守正:郭守正低調到,連富士康的分析師都沒有注意到他。(But he keeps such a low profile that one analyst who monitors Foxconn was unaware of his role. )不只富士康,廣達、大同等企業也面臨的一樣的問題。

為什麼這些二代都不接父母的位子?

即便蔡英文曾呼籲台灣企業要創新,鼓勵嘗試智慧、綠能、生物科技等新領域,但這些多半和台灣家族企業的調性不一致。在中華經濟研究院魏聰哲在一份研究中就指出,台灣年長的 CEO 們通常仰賴過去成功經驗,只做短期計畫,不願意嘗試勇敢、破壞性的變革。

但他們的孩子通常都在海外受過教育,二代們可能會發現,想在家族企業工作,他們從各式社群媒體、App 上得到和消費者、市場有關的知識及資訊都會被忽略,他們的父母依舊有最後的策略決定權。

即便今天下一代積極參與,也可能會走歪

原因在台灣企業愛把各公司拆分給子女,這種手足間的競爭讓場面失控。例如長榮航空創辦人張榮發在 2016 年過世後,企業就陷入空前的混亂——張榮發想讓二房(以前是情婦)的孩子張國煒接班,但張國煒三位異母兄弟在董事會策反,把他逐下繼承位子讓股價下跌。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Dilma Rousseff,CC liscened。)

參考來源:Taiwanese bosses are the Chinese-speaking world’s old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