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勞基法修法於 3/1 正式上路,1 月通過時已經引發強烈反彈。台灣勞動環境之所以有問題,會不是長久的文化和教育所造成?

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總是威脅,不好好努力的話,以後就去當工人?(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黃世宜

你有沒有曾經坐在冷冷的馬路邊,淋著夜裡的雨,看著遠遠的街底,那一種黑色的等待啊沒有盡頭,卻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的滋味?

小時候,大人總是跟我說,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後長大會去當女工。」

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去想什麼叫做女工。對年幼的我來說,「女的」、「工人」,就好像是兩種很可怕的懲罰,那是一種對「不好好讀書壞小孩」未來命運的恫嚇。

我們的教育,很早就把我們分成兩邊:男的女的,會讀書和不會讀書的,守法的和不守法的,工人和不是工人的。大人是這樣告訴我們的,你要好好讀書,努力考過各種考試,當這個師那個師,這樣你就可以主宰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不用當工人」了。

然而,生命的河流,卻遠遠溢出法律之外。你永遠不知道人生的舟船會帶你走上哪一個方向。因為命運,我同時過著老師與零工的日子。做過接電話,清潔工,看護老人,跪在地上幫老太太脫衣襪這一類工作。

然後隔一天,我又站在講台上教中文。為了生活,我在老師與工人的身份中擺盪。在台灣人的眼中,這究竟是怎樣的生活?我不知道。

但是,我用我的心,去用力體會每一個勞役的過程。我終於明白,不管我在這個人間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我都得面對冷酷的現實。人生不管怎樣都是一場勞役,我們等待的都是一份薪水,我們希望的都是一份保障,我們每一天都在老去,每一天都在疲憊裡彷徨。

不管你現在做的是什麼工作,說穿了,我們都是命運的工人,永遠都有一份對未來的恐懼。你不知道你的老闆怎麼看待你,你不知道你的同事笑裡如何藏刀,當每一天都更接近死亡,法律其實蒼白無力,命運讓人無法置身事外。

有一次回台灣,我經過一個騎樓,那時候正午,馬路邊站著一個掛著廣告夾板的中年男子,太陽下的他滿身大汗。我看了他一眼,就這樣走過去了。到了傍晚,下起了一場大雷雨,我買完書回來了,抱著我的書,跑到騎樓裡一家有著落地窗的咖啡館,靜靜看著窗外。晚上的臺北很美,下著雨花的馬路很美,影影綽綽的人影燈火,都透著一絲絲溫暖的流光。

然而,坐在櫥窗裡的我,看到那一個掛著廣告夾板的中年男子,渾身濕透,看不出究竟是汗水還是雨水,躲進騎樓裡,仰頭探望著天,焦急地等雨停…

我這一篇文章不是要告訴你該不該修法。我只想說,人生的無奈,往往在答案之外

當我們堅持著某一種必然,卻有太多的偶然,在我們與我們所愛的人身上輪番應驗。為了那不可知的命運,我們只能用最善良的初衷,去真誠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去認真過每一個應有所為的當下。

(本文經原作者黃世宜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Aaron.huo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沒有人應該為別人賣命!在奧地利的「不方便」,看見台灣對勞工人權的不尊重
【工地裡的雞尾酒譜】為何台灣讓藥酒成為工人維持「明天 A 氣力」的唯一選擇?
【法官:不信加班作功德】被推爆的正義法官!工人加班到中風還被說自願,判雇主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