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台灣在擴大實施限塑政策之際,有新聞開始報導,法國巴黎普遍使用紙袋包裝麵包糕點,不僅環保,也不會破壞蛋糕表面的完整和裝飾。
只不過,有網友便在 wetalk 論壇上點出問題,巴黎、台灣兩國的麵包根本不能這樣比啊!(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meii0103(wetalk)
最近減塑的新聞討論度都很高,除了前幾天一直被幹譙的花錢裸體蛋糕,果不其然現在開始有人說「你看人家國外都怎樣怎樣」
新聞開始報導,在巴黎,麵包店普遍用紙盒或紙袋包裝,也有不少麵包店店員用一張紙就可包裹麵包和各式點心,幾乎萬能。店員說,她學會只用一張紙包裝不同形狀的蛋糕、鹹派、麵包、餅乾,這在巴黎是很普遍的做法。然後講說什麼法國人上麵包店,若只買一條長棍麵包,用紙裹好後,可直接拿在手上或夾在腋下。
在那邊吹捧人家好環保、好棒棒,但有兩個很現實的事情沒有被認真納入考量。
我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作者請問你知道台法麵包的「國情」有多大的差異嗎?
歐系麵包:像石頭的堅固糕點
第一次去踏上歐洲浪漫之都巴黎的時候,想著來法國當然要吃一個法國麵包才對啊!但當我第一口吃到法國的法國麵包時,心裡只有一個感想:「乾,這是石頭嗎?」
歐系的麵包都走這種比較雜糧、表皮比較乾、而且不太加料的麵包,如果有加料,那些通常會被當作三明治。不說還會以為那些麵包可以拿來當作防身武器!對於台灣人的口味來說,都太硬了。除了麵包之外,蛋糕最常見就是我們稱之磅蛋糕,或者是水果塔、派類,都是相對堅固的糕點類。
如果用女性來比喻,歐系的麵包就是女漢子那一型的,第一次遇到的時候都會覺得她很剛強,被打到很痛,咀嚼久了會別有一番風味,喜歡的人也不在少數。
台灣麵包:吃軟不吃硬,隨時可能變爛泥
但是我們不一樣,台灣人可以說是吃軟不吃硬,台灣的麵包走的是偏日系麵包,講求鬆軟、奶油、暴肥的那種麵包,喜歡裡面有包餡,麵包上面有鋪料的那種風格。這種麵包很脆弱,輕輕一碰就扁掉,「用紙包一包、夾在腋下就走?」我們喜歡的麵包真的有適合這種巴黎式包裝法嗎?更不用提台灣那些滿滿都是奶油的蛋糕們了,連用紙盒層層保護都可能碎成一灘爛泥。
同樣用女生來比喻的話,就是那種溫室裡的花朵,講話輕輕柔柔,裝扮總是很多配件,長的軟綿綿的,很脆弱、很容易受傷,必須很溫柔的對待,有時候不幸還會遇到公主病,但大多數男性都會買單的那種。
就算用紙包裝,台灣人有耐心等嗎?
因為我真的很納悶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真的去看了報導,到底這個巴黎一張紙包天下的實際運作是怎麼樣,如果你有點進去連結看影片,其實不得不說是真的很環保方便,而且包裝的人真的很用心。
但是應用在台灣,馬上又出現另一個問題,台灣人有耐心在那邊等店員慢慢包裝?這些包裝方式其實很搞剛,尤其是針對那些比較容易受傷的麵包跟蛋糕。
要是隔壁提供塑膠袋,刷刷刷三秒就包好,誰有心力在那邊等你紙一張一張慢慢折?
兩國糕點國情不一樣,就像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女生被放在一起比較好壞,隨便就拿來吹捧人家法國好棒棒,台灣人都低等落後真的有點太過邏輯不通了啦!
(本文經原作者 meii0103(wetalk)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巴黎麵包店可以用一張紙打包所有東西台灣卻不行?最大因素在於麵包的「國情」不同啊!〉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
推薦閱讀
SOP 狂人又來了!台灣一年用 180 億個塑膠袋超浪費,柯 P 為市民訂「減塑」SOP
飲料不怕冷⋯為何你總是拿著塑膠袋包著它呢?16 張詼諧圖卡讓你迎接捨棄塑膠袋免洗筷的新生活
【聽海哭的聲音】不只霧霾!外媒指控中國汙染海洋,塑膠垃圾產量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