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本書:《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
如果你也覺得工作到年底厭世、無力,每天生活煩悶沒有出口,不妨試試這位顧問公司老闆提出的方法,在被慣老闆開除前,先解決掉這些跟不上時代又煩人的主管!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本田直之、四角大輔
以後會有越來越多「流動」公司
從固定的時間與場所中解放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那就是「勞動者由公司管理」的概念開始轉變。這會更加快個人取得自由的腳步,迫使我們重新檢視公司與個人的關係。過去的公司以一間辦公室為據點,員工聚集在這間辦公室處理工作。然而放眼全世界,共享辦公室、共同工作空間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美國甚至有「可以使用全州的共同工作空間」這樣的服務。
沒有固定場所,也意味著逐漸失去固定團隊。公司的型態已經漸漸從「固定」轉為「流動」,大家為了某個專案聚集在一起工作,專案結束後團隊也隨之解散。像這種專案型的工作將變得愈來愈多吧?
未來這些工作細節都會被取代
現在,不同公司的人透過網路串聯展開合作計畫,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只要有智慧手機或網路通訊軟體,大家即使分散各地,照樣可以讓工作正常進行。換句話說,經營者根本不必雇用員工的時代或許即將到來。因為,如果公司本身的型態改變,員工也不再需要「固定」在自己的公司。
我本身經營「槓桿管理顧問」這家公司,參與十家公司的事業,但我是一個人經營,並未雇用員工,連祕書也沒有,因為只要有智慧手機就能管理行程,會計之類的事就全部外包。我不需要雇用員工,所以也沒有必要提振員工的士氣。我當然也不需要特地準備管理職,連人事費用都能省下來。提點未來將是公司不再需要雇用員工的時代,你擁有「非我不可的工作」嗎?
你再也不必只仰賴「單一收入來源」
從場所、時間、公司解放之後,最後就是「收入來源」的解放。
多數上班族即使對目前「過於忙碌的生活」不滿意、覺得不對勁,也無法脫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只仰賴「單一收入來源」。
如果你一次只隸屬於一家公司,你的收入來源當然就是這家公司支付的薪水。不過,假如上班族也從公司中解放,想必就會開始重新檢討「仰賴單一公司、單一的固定工作與單一收入來源」的生活方式吧?
又或者,如果社會逐漸往兩極化發展,一邊是在超優良企業領取高薪的商務人士,一邊是自由工作的行動波希米亞人,介於兩者之間的勞工,或許就會陷入自由與收入都不滿足的赤貧狀態。
最笨的老闆不讓員工外出
即使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也無法否認這樣的趨勢。將幾百、幾千個員工關在自己的公司裡成為一種風險,而且這麼做已經過時了。
與其要求員工一直處理只適用於自己公司的工作,還不如鼓勵他外出,帶回對本業有幫助的新點子與新人脈,因為這麼做或許更有機會帶來新的成果。畢竟,公司也沒有持續雇用剩餘人才的餘地,所以站在公司的立場,應該也想告訴員工「希望你們開發出新的事業」吧?
身處這種時代潮流中,將自己奉獻給「單一」工作已經不合理,每個人「身兼數職」反而逐漸成為常識。過去如果希望取得本業以外的副業收入,能夠想到的頂多只有當房東(租金收入)吧?但是,現在是任何人都能運用行動科技輕鬆賺錢的時代。
譬如「Airbnb」,這是一種讓人將自己手上的空房間出租以取得收入的服務。又譬如「Uber」,這是一個調度汽車或計程車的APP,這項服務誕生之後,使用者就能利用空閒時間開著自己的車載客以賺取收入。
我在夏威夷實際體驗過Uber,與司機聊天之後得知,他本身是餐廳的經營者,放假日因為與妻子有約,便趁著約定時間前的一小時空檔利用Uber載客,而這個客人就是我。
兼差不可恥,還很有用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方說,讓使用者可以販賣自己製作的手工作品的網路平台、媒合自由工作者與企業的外包工作網站,甚至連代買商品、代組家具都能賺取收入。
各位看到這麼多服務接二連三地出現,應該也能具體感受到上班族趁著空檔,或是週末稍微抽點空閒時間賺賺兼差收入,已經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副業是現在的熱門關鍵字,如果這股潮流發展得更成熟,副業就不再只是單純賺零用錢的「副」業,而是會逐漸轉變為複數職業的「複」業吧?
提點工作型態從「副業」轉變為「複業」,你在這當中擁有什麼樣的可能性?
( 本文書摘內容《現在的工作方式還能持續多久?:未來人的行動波希米亞式工作與生活》,由 圓神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 ,CC liscened。)
現在工作卡在瓶頸?除了上述方法,也可以試試這樣工作
「我 39 歲,我決定要走自己的路」為何跨國企業外派 12 年的她,選在職涯巔峰時離職?
因為工作而沒睡飽不值得驕傲!《The Huffington Post》創辦人教你重新思考職涯
老闆還是喜歡全才大於專才!跨領域「兀型人」正夯,薪資比「工具人」高 1.4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