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自殺問題在韓國十分嚴峻,老人自殺率是日、美的五倍;60 年沒打過仗的韓國,每年卻有一千多位軍人死亡——韓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白兆美
孤獨感殺死韓國人了嗎?
韓國經濟規模於 2005 年攀上世界第 10 之後,最近 5 年雖然排名都停留在世界第 14,但以人口 5 千萬的國家而言,其經濟成就仍然十分亮眼。韓國也曾依賴他國的經濟援助,如今在經貿、科技、文化體育與娛樂等各方面都有讓人稱羡的好成績,從成果來看,韓國人努力的拚勁與向上的毅力值得佩服。但從自殺數據看韓國,不得不讓人納悶「韓國社會是怎麼了」。
根據 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分析資料顯示,2012 年韓國的自殺率是 34 個 OECD 會員國之最,而且還是連續 10 年居高不下的十連霸,期間悄悄地被冠上自殺王國污名,此一標籤至今還是撕不掉。
韓國的自殺情形有多麼嚴重?數字會說話,例如 2012 年韓國自殺率是 OECD 會員國平均值的 2.4 倍,2011 年每 10 萬人口中就有 33.3 人自殺死亡。其中老人、軍人、學生的自殺率特別高,凸顯社會上的家庭結構變遷造成的孤獨與疏離感,以及團體環境中嚴重的競爭關係與霸凌問題。
孤獨與貧窮 老人沒法安心活
老人自殺率是日本、美國的五倍
早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老人自殺率在 OECD 國家之中也早已占據第一名。統計顯示,每 10 萬名 65 歲至 74 歲老人之自殺率為 81.8 人,這比起日本的 17.9 人、美國的 14.5 人平均高出 5 倍之多;而 75 歲以上韓國老人的自殺率每 10 萬人之中高達 160 人。
究其原因,自殺者之中獨居或無可依靠親人的比率高,也就是在步入老年之後,心態上感覺被社會遺棄、感到失落者多;同時還有因為本身或親人久病或親人離世,感到失落而自殺。
老人自殺率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家庭結構改變,孤獨與失落感造成老人與社會產生相當大的疏離感,最後足不出戶,且因不輕易向他人或在社群網站等對外透露自殺念頭而更難防止悲劇的發生。
還有因為經濟上的困頓,覺得走投無路最終選擇自殺。例如,兩年前自殺身亡的 78 歲李姓老太太,在遺書上表明她是因為被取消領取基本生活補助金資格而死。這一個例子警惕有關單位在審核發放補助金時,不能侷限於固定標準,而是需要更人性化地觀察與評估。李姓老太太係因其失業女婿找到了工作,便取消了她的生活補助金,她自認無法維持生計而選擇自殺。
南韓獨居老人貧窮率高達七成
今天的社會與家庭觀念不若從前,已經不能抱有養兒防老的想法,政府機構只因家中青壯成員有了工作就取消老人的福利,只怕造成更多宗的老人自殺事件。
具有強烈的敬老尊賢儒家思想的韓國,隨著社會變遷帶來的家庭結構的改變,65 歲以上老人居住的家戶之中,三代同堂家庭才不過 27.3%,只有老夫妻或獨居老人的家庭高達 68.1%。獨居老人的貧窮率為 76.6%,竟然是 OECD 會員國平均值的3倍,2011 年統計獨居老人達 119 萬人,其中接受政府補助者才 15 萬人。
韓國若要洗去老人自殺王國的污名,當務之急乃是實質提升老人福利,尤其要在經濟上的補助與醫療保健上得更加把勁。
學業與霸凌 青少年壓力來源
就算辛苦考進大學,還是有三成的人想自殺
15 至 19 歲正值青少年期的學生試圖自殺的原因,逾半數是為了成績及升學問題。專家分析學生走向極端是因為對於能否考取理想學校存有不確定感。
而事實上,韓國人對於國立首爾大學、私立高麗大學與延世大學等名門明星大學相當執著,如今即便想打破學校排名的傳統,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學生本身對未來的憧憬,整個社會氛圍對於名校相當迷戀,而且學校與職場的競爭極度的激烈,所以實際取消序列談何容易。
可是,辛苦考進大學之後,仍有近 3 分之 1 的人還有想過或有過自殺衝動,只不過大學時期的問題已不再是只有成績,這期間多出了包括昂貴的大學學費在內的經濟問題以及對畢業後就業問題的焦慮。
青少年想要自殺不僅僅只為了學業,也有因為外貌,或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問題,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校園霸凌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根據韓國青少年政策研究院發表的「2014 韓國青少年虛擬網路霸凌實態調查」,有 27.7% 的國高中生曾經歷過「網路霸凌」。
南韓未解難題:一半以上的學生為校園霸凌所苦
除了虛擬世界的霸凌,還有現實世界的暴力問題。韓國青少年暴力防制基金 2013 年 12 月至隔年 1 月期間針對國小 4 年級至高中 2 年級的學生 6153 人所做的調查顯示,超過五成六的學生因為學校暴力而感到非常痛苦或痛苦過。
大學以下的各級學生自殺消息在全國各地頻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校園霸凌。校園暴力致命或使被害學生選擇自殺的新聞每年都發生。
例如近一年之內,晉州某高中發生 10 多起校園暴力,同年 3 月 31 日及 4 月 11 日,前後相隔才 11 天,就有 2 位學生因校園暴力身亡。4月,慶山某高中崔姓學生不堪同學們的霸凌行為而自殺身亡。9 月初,蔚山某女高的學生跳樓身亡,遺書中清楚敘述受到哪些同學的霸凌,並說從此不要受她們 5 人的欺侮,不必再痛苦了。
軍中霸凌多 「非戰鬥人命損失」高
韓國社會自古以來非常重視長幼、階級之分,在校園如此,在軍中更是如此
因此因為先來的「管教」後到的,學校高年級管教低年級、軍中軍官磨練新兵或所謂的老鳥管教菜鳥成為常理。可是這種視為當然的管教卻與「暴力」脫不了關係,因為校園與軍中霸凌都是集體欺負特定一人使之孤立無援,再集體行使暴力。
4 月的尹姓士兵被毆打凌虐致死事件、6 月份發生林姓軍官持槍掃射同袍事件等,其實都與軍中暴力與霸凌事件有直接的關連。
韓國的軍中意外死亡問題絕對超出想像。因為 1980 年之前,每年粗估平均有 1 千 5 百人在服兵役期間死亡;1990 年代政治民主化之後,尢其到了象徵人權的總統金大中與盧武鉉時代,每年的軍中死亡人數降至 100 人左右。
有 60 年沒打過仗的南韓,每年卻有一千多人死在軍中
韓國歷史學家韓洪九教授在報紙專欄中指出,韓戰(1950 年至 1953 年)之後的 60 年期間,除了因協助美國派兵打越戰損失 5 千個韓軍之外,其餘都屬於軍方所言「非戰鬥人命損失」,而這些非戰爭折損者幾近 6 萬人,簡言之,韓國人不必赴戰場,只因為去當兵就再也沒有回來的,每年平均有 1 千人。
拿美國攻打伊拉克做比較,美軍打了 9 年的仗,這期間陣亡的美軍約有 4 千 5 百人,亦即每年平均 500 名美軍因戰爭死亡。可是超過一甲子沒有戰爭的南韓,每年在軍中因故死亡的軍人平均高達一千人。這些人之中,有多少是意外事故或因公殉職?而會有多少人是自殺身亡,不得而知了。
軍中威權文化一直以來視為當然,可是韓國太常發生軍中因故死亡事件以及持槍掃射或自戕事件,這就不應該視為當然之事了。接連爆發兩起軍中重大不幸事件,前者是因直接暴力受虐致死的悲劇,後者是因懷恨於在軍中受到排擠與霸凌,而持槍掃射報復。一般人民對於這類事件,首先指責軍方草菅人命,督促正視軍中人權,但後來都不了了之,更沒能形成像台灣洪仲丘事件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責任感與期待過重 南韓人需要放鬆
除了社會上、軍中、校園內的自殺事件之外,由於是公眾人物而受到矚目的藝人自殺頻傳,甚至國家元首自殺事件也曾發生過。崔真實、張紫妍、朴龍夏等數十位韓國藝人是自殺身亡的。而韓國總統自第一任的李承晚至現任第 18 任的朴槿惠之前,於在職或卸任後身故,通常可歸納為壽終、病故、意外事故、被刺殺,而素有人權總統之稱的盧武鉉卻為表明自身清白而自殺,是全球少有的例子。
韓國人並非天生悲劇性格,可是韓國社會由於新舊文化的交替與衝突,人民所承擔的壓力相當巨大。韓國人普遍認為「有責任」光宗耀祖,男人尤其要承擔全家人的生計,學生讀書最好能拚到最高名門學府,入社會之後再拚躋進大公司,而一般人又對於胖瘦與外貌的美醜相當在意,造成個人與社會都有過多的期待,卻於現實中有達不到的失落而發生悲劇。
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實際情況,如果真的就看自殺率與出生率兩個數據便可知
而自殺率高,表示眼前沒希望、活不下去;出生率低,表示看不到未來的希望、沒有願景。那麼這兩項達到一高一低極端的韓國,除了人民個人要放鬆、樂觀,更重要的是政府必需推出適當政策,喚起人民擁有願景,讓人民實際能提升快樂指數。
(本文經原作者 白兆美 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自殺率居高不下 南韓社會怎麼了?〉。首圖來源:rebcenter-moscow,CC licensed。)
南韓自殺情況真的就是這麼常見
年輕人的夢想僅是每天睡滿 5 小時:台灣教育制度是否會像南韓一樣,讓我們成為高自殺率國家?
朴槿惠確定下台──連七任總統不是被抓就是自殺,南韓總統府根本被下咒了吧!
你看不見我內心的沮喪,又怎麼知道「自殺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