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
情殺案幾乎每天都發生,原因千奇百種,但你知道愛人反目成仇的背後,其實也能用科學分析找出原因嗎?
看看《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這本書中,對情殺的解釋。(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橘玲
對於無法確認是否與孩子有血緣關係的男性而言,最大的演化損失,莫過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養育別人的孩子,因而萌生稱為嫉妒的強烈情感。事實上,大部分社會對於妻子與人通姦一事都罰得很重(反觀有些社會對於丈夫外遇一事卻不予究責)。
夫妻之間的凶殺案件,泰半都是因為丈夫出於嫉妒,妻子當然也會萌生妒意,卻很少有以嫉妒為由下手殺夫的女人。妻子殺夫的理由不外乎是出於正當防衛,或是為了保護孩子免遭父虐。
這種事不僅發生在現代社會,印度、烏干達、剛果等傳統社會也有不少丈夫出於嫉妒而殺害妻子,或是男人為了爭奪女人而殺人的凶案。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描述薩摩亞是一處「沒有嫉妒也沒有暴力的樂園」,但現實情況是,丈夫因為通姦一事暴力對待另一半的頻率非常高。根據加拿大的犯罪紀錄,夫妻間的殺人事件有以下幾個特徵。
(1)慘遭殺害的通常是年輕妻子,尤其以丈夫殺害不滿二十歲妻子的案件特別多(這裡沒有區分被害人是有婚姻關係的妻子、沒有入籍的妻子,還是同居對象)。
試著以演化論看來,就會覺得這是個很奇妙的現象。年紀愈輕的女性,生育力愈高,所以對於男人來說,年輕女人的價值較高;女人一旦上了年紀,隨著生育力愈低,價值也愈低。但這現象多半發生在另一半是嫩妻的年輕男性身上,因為年輕男性本來就比較暴力,而且女性的生育力愈高,他們的嫉妒也愈強烈(因為珍貴的東西被奪走,所以惱羞成怒),這麼想就不難理解了。
(2)丈夫殺害妻子的事件中,不少都是年齡差距很大的夫婦,年齡差距不大的夫婦發生這種憾事的比例較低。
比妻子年長十歲以上的丈夫,容易因為年輕、有魅力的妻子外遇而失去理性,但這項資料令人感興趣的是,年輕丈夫殺死比自己年長五歲以上的妻子,比例也很高。
那麼,為何會發生這種情形呢?這裡暗示著一件事,那就是「男人的本性就是喜歡嫩妻」,所以選擇比自己年長五歲以上的女人結婚,其中應該含有複雜因素。
像這樣做出違反「人類本性」選擇的男人算是特殊人物(所以犯罪危險性也高),
但這種充滿歧視的假設還沒有任何可以佐證的根據。
(3)相較於有法定婚姻關係的夫妻,同居男女的情殺比例特別高。其實這情形不難理解,因為同居男女大多是年輕人,就(1)看來,他們屬於高危險群。
再者,同居男女大多是都市中的貧困階層,以女性立場來看,生活在一起的男性光是養活自己就很困難,所以就算被發現劈腿,失去來自男方的經濟資助,影響也沒那麼大。貧困男女的同居關係中,女性劈腿的比例很高,這也是引發男性嫉妒心而釀成憾事的原因。
(4)同居關係的夫妻中(沒有登記結婚),以四十幾歲到五十幾歲的女性被殺害的比例最高。
因為同居關係多是年輕男女,所以殺人案也以發生在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年輕人身上居多,但是以每一百萬對的殺人案例看來,四十~五十五歲妻子(以及四十出頭和五十幾歲的丈夫)的被害率最高。
年長的同居男女,因為妻子多會帶著與前夫生的孩子(如同前述),所以被繼父虐待、殺害的孩子比親生孩子被殺的比例來得高,畢竟繼子女也是造成夫妻失和的一大原因,所以容易引發丈夫殺害妻子,或是妻子出於正當防衛殺害丈夫的憾事。
這項資料還有一點值得探討,那就是只有男人會動念殺害全家,也就是殺害妻子與孩子(多是繼子女)後再自殘的案例,反觀女性幾乎沒有這樣的案例。
就算妻子(出於正當防衛)殺害丈夫,也不會狠心殺害孩子(或許因為多是自己的親生子女)。或是如果因為某種理由不得不殺害孩子,女性也會選擇自殺一途,不會連丈夫也殺害。
( 本文書摘內容《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由出色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 Ryk NeethlingCC liscened。)
推薦閱讀:
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如果沒有死刑,我不會選擇這個方法來「死」
【槍殺了一個罪犯後】經歷隨機殺人現場,我更堅信死刑帶來的只有恐懼不是安全
隨機殺人有可能遏止嗎?一張圖帶你了解,隨機殺人的六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