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上週六,2017年12月16日,黃國昌以 48693 張同意票對上 21748 張反對票,有驚無險地閃過了被罷免的命運了。這個結果多少都出乎雙方支持者的意料,以後見之明來看,這也可說是最好的結果了。經過這一次教訓,相信黃國昌與時代力量能夠以更現實的角度來看待政治

對於支持黃國昌的人來說,這場投票無非是一場「智力測驗」,自然相信最終就算反對票不會多於同意票,也不至於相差太遠。他們高估了自己網路上的聲勢之餘,也低估了安定力量與其背後泛藍勢力的動員能量

有民進黨人 ─ 像是梁文傑 ─ 事後就虧說,幸好當時黃國昌提出的簡單多數決版本沒有通過,否則現在他就該下台了。不過安定力量罷免不成,就說黃國昌應該照自己提出的版本請辭,這就有些荒謬了。制度決定結果。黃國昌固然因為民進黨逃過一劫,要他為一個沒有通過的提案請辭,這不過是拿話在擠兌人罷了。

安定力量的發言可以暫且略過,綠營的發言雖然逆耳,卻相當實在。從這次罷免案我們也可以看出,黃國昌與時代力量的不成熟之處

看不見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就是時代力量不成熟之處

蔡詩萍今天在《蔻蔻早餐》便分析,黃國昌的選罷法修正版本理想性很高,卻輕忽了像這樣以單一議題為核心的罷免投票的殺傷力。因為選舉時選民不易被單一議題所影響,在罷免時卻有可能因此被動員。而如今的結果,算得上是最好的結局。

要是黃國昌真的因為相對多數決被罷免,恐怕會引發各界利益團體的效仿;未來像這樣的罷免案恐怕是沒完沒了,對台灣的政治與民主來說不啻為傷害。這應該也是時代力量所不樂見但在提案之初沒預見的結果。

時代力量受青年青睞,很大的原因在於理想主義,這次他們也差點因為理想主義而陰溝翻船。相較之下,民進黨當初之所以擋下時代力量的選罷法修正版本,固然有其自身利益的考量,也反映出他們對政治現實的把握程度。因此這次黃國昌的「勝利」剛好能給時代力量上一課,讓這個青澀的政黨能夠更加成熟,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封面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