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玉蔻

勞基法修法本周一闖關成功,連帶引發民進黨青年民調大崩盤。這些事情原本不應該發生,勞動部的失職卻造成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追本溯源,一切都是因為政府的說帖沒有半點數據,全憑理論與直覺空口說白話;沒有鐵打的數據與事實分析解讀支撐,民眾對修法當然沒有任何信任可言。眼下修法進入一個月冷凍、冷靜期,勞動部想要亡羊補牢,還不算太晚。

儘管外界批評相當激烈,若我們細看這兩次勞基法修定的基本精神,事實上都是朝縮短工時、增加收入的方向前進。要說民進黨泯滅良心,朝向資方靠攏,那是昧於事實的控訴。然而,事情會鬧到這番地步,就得從上任勞動部長郭芳煜說起。

官員備詢沒有數據,被立委狂電也只是剛好

去年他拿出一份民調,指出高達 85.5% 的人贊成修法,並以此為基礎推動一例一休。官員拿出數據支持自己的論點當然是好事,這份民調的可信度卻屢被質疑,那這數據又有什麼意義?不過財政出身的前行政院長林全卻可能不那麼懂這些,把決策都交給了「專業的」勞動部。結果,在混亂中通過的一例一休只完成了半套,成為所有勞工老闆的惡夢;就連民進黨內部高層都曾關起門來,抱怨上次修法修得很「瞎」

明明輪班新制的法規需要行政院另外訂立施行日期才能上路,結果就算等到林全內閣都總辭了,勞動部還是沒有處理這件事。現在閣揆輪到賴清德來當,他也只能揹起這個黑鍋,把上次沒能處理完的爛攤子一併收拾。誰知道,修法原本是希望完成未竟之功,卻被傳成替資方當打手;偏偏勞動部官員各個面對立委質詢都是一問三不知,沒有人可以拿出一份可信的數據,成了這波爭議的最佳豬隊友

一個月的法案冷凍期,是勞動部補救的最後機會

明明台灣勞健保的系統相當完整,多數公司、工廠都有進行相關登記,政府要依此進行全面數據調查絕對不困難。不知為什麼,勞動部的官員們總是只能憑著口耳相傳的消息面對質詢,然後被電得亂七八糟,最後還被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補上一槍,踹上好幾腳。

民進黨提出一例一休是出於善意,竟淪為好心辦壞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官員沒有科學根據說服力的事實數據,為修法背書,讓民意接受。現在法案進入一個月的冷凍期,修或不修下個月就見分曉。勞動部最好能在這段時間加緊腳步,把該有的數據通通整理出來,不然下次會出現怎麼樣的抗爭可就不好說了。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封面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