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日)民進黨強行將勞基法修法「打包」送出,讓民怨沸騰;從晚間六點開始勞工代表、團體就輪番在立院外發言,希望民進黨可以聽見勞工心聲。大批民眾則在晚間 9 點聚集在中山南路、青島東路,從立法院群賢樓步行到立法院正門丟冥紙。警方則用舉牌方式,要求抗議民眾離開現場。
而社民黨委員苗博雅也現身於人群之中,他批評一例一休修法犯了「倉促草率」、「立法品質不佳」的錯誤。而當現場警力要求阿苗離開現場時,他更質疑「中國人可以來這邊拍照,為什麼我們不能來看好偉大的總統府?」、「在街頭站肥皂箱,犯了中華民國哪一條法律?」獲得群眾喝采。
https://www.facebook.com/miaopoya.sdp/videos/1551547834924799/
民進黨以人數輾壓立法,讓勞基法變四不像
苗博雅認為,民進黨以人數優勢輾壓立法,讓勞基法變成四不像。尤其是勞動部評估報告顯示,去年一例一休讓「加班時數減少,加班費變多」,但部長林美珠指出,做一給四造成勞工無法加班。阿苗批評:「這不是公然打臉自己的報告嗎?」
除了苗博雅晚間現身抗議現場外,社民黨召集人范雲則是在早上到立法院前抗議,並且身先士卒當起衝組。他痛批民進黨對不起「民主」兩字。事後在臉書上說,上一次自己被警察拖離,應該是太陽花運動行政院的那個晚上。而再上一次和警察對上,則是 2007 年野草莓運動為了抗議民主倒退,在行政院門口靜坐抗議的時候。
從 2007 年到 2018 年,10 年過去了,台灣的民主究竟是往前還是往後?
可以肯定的是,2014 年太陽花學運後,關心政治的年輕人多了,但讓人悲哀的是,當初坐在學生身旁,支持學運的民進黨在掌權後,卻選擇站在石頭那一邊。那個過去民主進步的政黨,似乎已經消失。
民進黨硬幹法案的情景,很難讓人不想起 318 前一晚
一位曾參與過 318 學運的青年吳學展在臉書上寫到,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委員會上強行輾壓,真的很難不讓人想起 2014 年 3 月 17 日下午的事情。
三年前,支持學運的正是「公民不服從」這個概念。其核心價值是當體制失靈時,人民基於更高的價值理念,需要、也可以透過體制外的方式,協助修正失靈的體制。
當民進黨還是少數、在野黨時,不僅懂得如何找到在體制內表達抗爭的方式,例如利用議事規則抗爭;還會站到體制外,與立法院外的人民比肩站在一起。
民進黨執政後不可能和之前一樣站在體制外,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當民進黨進入體制內,馬上就成為了體制的堅定捍衛者。例如立法院的議事規則,成為了他們貼在臉書上「教訓」抗議者的武器,完全和當初的國民黨如出一轍。
民進團總召柯建銘曾在上次選舉出了一本書叫《大局承擔》,裡面描述民進黨身為在野黨時是如何靠智慧,以少數席次數次擋下國民黨的不公不義。這段內容和如今民進黨強硬通過沒有數據、資料支持的勞基法修法情境相比,尤其諷刺。
社民黨變民進黨,民進黨變成了國民黨,國民黨變成了共產黨
可以肯定的是,體制內的民進黨已變得和國民黨沒兩樣。蔡英文今天在臉書上對勞基法爭議發表聲明,然而通篇只用「虛心接受」、「負起最後的責任」等空洞話語,絲毫不見和勞團、抗議者對話的誠意。若遮起名字,這段回應看起來都和馬英九說的有 87% 像。
如果民進黨變成了國民黨,那誰能「補位」到當初和人民比肩、民進黨曾站過的位置?在昨天社民黨號招大家動員的貼文底下,有一句留言很有意思:
「社民黨取代了以前的民進黨,民進黨變成了國民黨,國民黨變成了共產黨。」
我們不能期待民進黨換了位置還會維持不變,但不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行動,重要的是背後的價值。如今的民進黨完全讓人看不見他們的價值是什麼;而政黨輪替的歷史,已經證明我們不用期待國民黨。時代力量今年雖在國會數度展現小黨在體制內抗爭的決心,但台灣需要的恐怕是更多「小黨」制衡失控的藍綠,永遠都要有人守住防線──畢竟誰能保證帶上權力魔戒後,過去的小清新不會墮落成咕嚕?
當民進黨變成國民黨,或許我們能期待以左派政黨為號招的社民黨,能在明年繼時代力量後進如政壇,成為發揮監督力量的小黨。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苗博雅臉書。)
推薦閱讀:
【決戰片】和民進黨宣戰!社民黨范雲批勞基法背棄蔡英文承諾,要賴清德出來辯
【BO 直播】阿苗之聲.左派台灣|台灣為什麼沒有左派政黨?社民黨范雲解析左右派
【BO 直播】阿苗之聲.左派台灣|政治工作在幹嘛?社民黨呂欣潔談青年參政
本文參考來源:
中央社:勞基法初審表決部分條文 勞團情緒激動
上報:林美珠稱勞工想加班 苗博雅批:「部長是在打臉自己的報告嗎?」
吳學展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