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蔣萬安的「站神」擋關,讓一例一休再修法的爭議稍稍緩解了下來。趁著這個時機,賴清德接連接受數間媒體專訪,大動作澄清社會對這次修法的誤解。從這可以看得出,一方面民進黨有多看重這個法案,另一方面則是民進黨被誤會得有多深

還記得去年修法的時候,大家把一例一休罵得一文不值;現在民進黨想要修法,讓勞工權益保障更加完善,勞團又想阻撓。這樣杯葛的作法,真的恰當嗎?像這樣拖到最後,勞工一定會是輸家。但不論勞團反對的是十二休二、11 小時輪班制或勞資協商,說白了他們就是對當前政府沒有信心。行政院給的藍圖相當美好,不過當勞動檢查與相關執法無法嚴格執行的時候,再有保障的法條也徒具其形。

信心的問題需要政府長期的行動才能建立,只是,有些誤會現在就能解決。在這次修法的幾個爭點當中,輪班制的更動被認為是未來導致過勞的一大制度漏洞。不過民間的理解與政府的主張卻是完全顛倒。過去抗議者的主張,都表示輪班間隔時間將會「從 11 小時調降為 8 小時」,實際上按現行法規來看,打從一開始輪班間隔時間就是 8 個小時

原因在於,上次修法的時候政府考量到雇主需要調整工時、人力的緩衝期,所以讓輪班間隔 11 小時的制度何時施行由行政院另外訂定。因此,照法規來看,現在的輪班間隔時間仍舊是舊制的 8 小時。不知道為什麼,前行政院長林全與前勞動部長郭芳煜直到下台之前,都沒有針對這件事情訂立施行日期。直到現在賴清德提出再度修法,這項規定才要真正落實。

「儘管戴上一個偏坦資方的一個帽子……執政黨就要勇於去承擔」賴清德這麼說,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好的勞動市場而不計名聲。左派或右派,那只是每個人對經濟的理念、看法不同,但關心台灣的心卻是一樣的。法律怎麼改,在民主的社會當然是要透過審議與投票,不過在這之前可得先搞清楚正確的資訊,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封面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