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讀這篇文章】
小時候的你曾有一座秘密基地嗎?
如果有,你看雷震宇的書、聽他講話一定能得到無窮樂趣,因為他真的在教你如何在長大成人後,蓋一座獨一無二的秘密基地!為什麼在現代,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避風港會這麼重要?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盧芷華
「紙上建築」指的是一種描繪在紙上通常不太易實現的夢想建築,而建築師或是平凡的人們心中往往都矗立著一座夢想的房子,可能是奇形怪狀的樹屋,可能是沉靜在海底的城堡,或僅此一個簡簡單單、溫馨美好的小公寓,而這些各式樣的房子都有著一個共同點——屬於自己的秘密基地,一個可以自我休憩、容納情感的避風港。
《怪房子俱樂部》的作者雷震宇,在大學時期接受基礎的建築設計教育,跨越古今了解十九世紀的古典建築,到二十世紀現代建築推演至今日的二十一世紀科技建築,不只是建築的外觀及其功能的加強改變,作者本人更敏銳的感觸到居住其中的人們的性情轉化,如同卓越的科技一般講求俐落迅速,卻也冷漠。整個社會對於情感流露封閉了,也同時麻痺了生活。

(創作者雷震宇的創作)

(怪房子俱樂部分享講座第一場)
爾後作者離開十八年來工作的建築事務所,將他在城市裡所感受與捕捉的細膩情愫,以畫筆記錄、以想像填補擴充這座城市的空洞虛無。其筆下的怪房子多來自台北城市緊密灰黯的矮老房屋,百年歷史的老城處處鏽嵌著鐵窗,向上看的視野,交錯、橫掛,一條又一條粗短不一的電線,但作者卻將這樣平凡又讓人厭惡枯燥的景象,視為日常民生裡的寶藏。
在他的眼中,隨地招見的計程車是一隻魚,穿梭在城市的時空細縫;四處能見的便利超商像一顆蛋,平易近人,而城市就如一窩巨大地籠筒,置滿雞蛋;人人可搭坐的公車像隻綠毛蟲,溫吞吞向前行駛,車廂內不一樣的人們互相的動作對話,是現正熱映的電影情節,是一個移動中的劇場……。
作者以另類角度去看待凡事物:「我們都太過習慣日常,應該要每天假裝自己是一個城市的觀光客。」久居在城裡的我們,被高樓與廣告看板淹沒了呼吸的空間,被日新進步的科技掌控了自由,身心靈逐漸地萎縮糜爛,導致了諸多心理疾病等社會案例的發生,就連作者也深為憂鬱煩躁之苦,因此他將自己居住在這樣一個憂鬱的灰色城市裡,路過、邂逅、切身感受的負面情緒轉移到畫作上。
所以我們能夠一眼就捕獲從他畫中所散發的濃濃陰鬱氣息,充滿著謎團般的神秘感,這使得畫中的怪房子更引人深省,讓人不自主抽絲剝繭地去探討其中故事緣由,及思理它的情緒脈絡。
如「樹屋」此幅的故事是講述一位退休的老兵,擁有大把錢財和一個老樹屋居住,此外沒有任何親人朋友,因此他買下了位外傭來照顧年邁的他直至老死,並將繼承老兵的樹屋和所有財產,此故事的構想來自作者對於台北圓環的落寞之感慨省思,其中「樹」代表了自然的生老病死,反映世上萬物跟隨自然定律興盛與衰落,默默的消逝匿跡於世上。
另幅「閣樓上的女人」則是受到作者的阿嬤影響而啟發創作靈感,畫中聳立的一座高樓正是台北101大樓,作者藉以親人臥榻久病,深受病痛之折磨而自己卻愛莫能助的情況,來對應當自己走過101大樓時,向上仰望時而被雲霧覆蓋時而露出的樓頂,給予人一種高冷而不可攀附的距離感,好似阿嬤因病造成了與親人間的疏離,現代人們也因科技而冷漠了家的溫度。
作者的畫並不單純抒發了自個情感,每幅畫的誕生都有其故事的開端,這些開端可能是你我曾經過、不被注意的一個綠色防水遮雨棚,或是一個老闆吆喝著生意的簡陋小攤販,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如此稀鬆平常,但我們若能以一個初來乍到這座城市的觀光客的眼界,放慢步調,仔細咀嚼日常生活,你會發現滿足是單純容易的。
「我們的生活總會有許多物慾,如能將這種物質慾望轉換為精神上的慾念,那生活會更能獲取滿足。」《怪房子俱樂部》的作者雷震宇在臨近演講結尾的時候說道。

(小雷的畫作作品在青鳥書店策展結合分享講座)
還記得兒時的我們或許都幻想甚至與玩耍的夥伴們偷偷地建立一個據點,並神秘兮兮地向對方說著:「這是我們的祕密基地喔!」,即使童年距離我們年代久遠了,記憶與情懷逐漸模糊不見,長大後的我們也與年幼的性格大有差別。
但夢想是童年製造的,人也是需要懷抱一股孩子般的勇氣與膽量,如此才能在生活的世界裡找到自信。透過《怪房子俱樂部》,可以發現生活並非處處充滿苦悶險惡,事實上,美醜與好壞皆由自己定義,端看自身如何懂得將生活周遭營造為——使自己快樂的「秘密基地」。
讓我們來蓋秘密基地吧!
(本文摘錄經 青鳥書店 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