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挑選這本書:《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台灣政治可怕的其實不是藍綠惡鬥,而是台灣人從小被灌輸「國民黨、民進黨成天罵來罵去、天天在立法院玩口水戰延宕立法」的觀念後,認為「政治就那個爛樣子」、「政治不可能變更好」了,導致台灣人對政黨政治的認知很不健康。
反觀德國的教育中公民課程佔了不小的比例,《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就是從人權、政治、哲學三方面下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教孩子思辨,如果你想重新認識政治、想知道德國教育、想找出一套教小孩政治的方式,不妨一起讀讀這本書!
(責任編輯:余如婕)
左派?右派?這是什麼意思?
當大人們說:「她是左派的」或是「那個人是右派的嗎?」這是什麼意思呢?左和右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某位政治人物嘲笑這種劃分方式,把它稱作:「19 世紀政治的屁股地理學」*。
在大約 200 年前,一個人政治立場的「左」或「右」還真的跟每個人屁股所坐的位置有關。決定性的關鍵是 1789 年法國國民議會主席所看出去的方向。請回想一下本書之前提過的歷史事件:當時法國人把國王趕下寶座,並爭取參與政治的權利(參見P.32)。
政治立場分別左右的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來的。坐在主席講台左邊的是激進派(Radikale),也就是想要改變國家的人;坐在右邊的是保守派(Konservative),他們真正想要的是大家照舊有方式生活。就像我們在地理課上學過,從地圖上可以找到每塊大陸所在的位置,我們同樣也可以從國民議會上的座位看出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因此,才會有人說出「屁股地理學」這種嘲弄的字眼。
直到今日,德國的聯邦眾議院裡還是會有左右的分別。坐在最左邊的是「左翼黨」的黨團,再過來是社會民主黨,接著是綠黨。再往右的是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而最右邊的則是自由民主黨(這是 2012 年的情況)。於是人們可以用這種方式看清楚每位議員屬於哪個政黨,但這還是無法看清每位議員真正的政治傾向。
在「右派」基督教民主聯盟裡,也會有比較「偏左」,也就是思想比較進步的黨員;而在社會民主黨裡,也會有偏右派反對社會改革的人。我們把這稱為一個政黨裡的不同派系(Flügel)。政治立場的光譜是流動的,就和我們社會裡有形形色色的人一樣。
* 譯註:創造出「屁股地理學」這個詞彙的是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政治人物蓋斯勒(Heiner Geißler)
來自右邊的恐怖:什麼是新納粹?
對難民收容所投擲汽油彈,毆打無家可歸的街友,煽動人們對猶太人的仇恨⋯⋯許多新納粹喜歡穿著黑色衣服和傘兵靴,並在街上鬧事,他們的出現讓人感到恐懼。
這些極右派分子從第三帝國的恐怖歷史中沒學到任何教訓。相反地,他們否認第三帝國在希特勒領導下所犯的罪行,而想要再次擁有一位強大的領袖。這些人讚揚國家社會主義,相信德國人是優越民族,並想要再次實踐這樣的思想,因而被稱為「新」納粹(Neo-Nazis,neo在希臘文裡是新的意思)。
在他們的眼中,外國人、同性戀者、信仰其他宗教的人(猶太教徒或穆斯林),以及殘疾者、窮人和病人都是毫無價值的人。他們的流氓部隊以迫害有色人種為樂。2011 年,發生了一連串針對外國人的連環謀殺案,幕後的凶手就是新納粹分子。而國家公權力對於這些案件的調查疏失著實令人髮指*。
透過恐怖的手段,也就是用暴力來散布恐懼、害怕,新納粹分子肆無忌憚地表達對於民主制度的憎恨。他們通常會尋求青少年的支持,特別是那些找不到工作或是自覺處於劣勢的人。新納粹對這些人灌輸種族仇恨的思想。
對於這些反民主的團體,制止他們是國家的任務。然而我們每個人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單是我們可以阻止年輕朋友誤入歧途,更因為我們可以挺身而出,幫助那些遭到攻擊和欺負的人:外國人、難民以及需要支持的弱勢者。換個角度想,要是你們受到了不公義的對待,或是遇到危險狀況,也會希望別人會為你們挺身而出吧。
新納粹透過夥伴團體(Kameradschaft)招募成員,這是一條危險的歧途。對於人權、自由、平等與公義等理念,他們是不屑一顧的。
* 譯註:2011 年7月,德國警方破獲一個自稱「國家社會主義地下組織」(NSU)的極右派恐怖團體。他們在 2000 年到 2006 年間謀殺了 8 名土耳其裔與一名希臘裔的居民,當時德國媒體多半認為這些案件是外籍移民幫派所為,並將這系列案件稱為「土耳其烤肉謀殺案」(Döner-Morde),因為這個詞彙隱含了媒體對於外籍移民的刻板印象與歧視,被選為德國 2011 年「年度惡詞」。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由 麥田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Ilmicrofono Oggiono,CC liscened。)
你可能也想知道德國人怎麼教小孩
這就是人民素質養成的起點——台灣小學生上洗腦讀經班,德國學習組織「兒童議會」
台灣需要打破「大學迷思」──德國從小學就讓學生「分流」,選擇繼續唸中學或職業學校
學習德國:台灣技職教育連半套都做不好,怎能教出好人才?
16 歲我還在受填鴨式教育,為什麼他可以在德國追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