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新南向是蔡英文政府的重要政策,加上中美貿易戰處於休戰狀態,讓不少台商也燃起了前進東南亞的火苗,但其實早在 90 年代,台灣就曾實行過南向政策,結果卻是徹底失敗。
如今若真的要選擇南靖,不如先來聽聽這位因工作常駐在曼谷,於聯合國工作的台灣人怎麼建議。(責任編輯:徐子捷)
文/Jack(工作常駐曼谷,目前任職聯合國IT部門)
從經濟成長來看,東南亞近幾年的表現確實亮眼,特別是在2015年底東協單一市場(AEC)由10國簽署生效後,區域整合代表的是一個超過6亦人口的龐大市場,擁有超過30%的年輕人口,以及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與消費力。
而泰國,一直以來以北東協(泰柬緬越寮)共主自居,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人口紅利與相關政策扶植,成為東南亞中僅次印尼的第二大經濟體。
鹹魚大翻身──泰國未來 20 年,可望成為薪資水平略低星國的先進國家
其實光從曼谷大街上,便可以輕易觀察到不少外籍人士,從衣著與氣質上,明顯可以感覺出是在這裡工作而非旅遊。而若往鄰近首都圈的工業區,例如羅勇(Rayong)、春武里(Chonburi)等地,更可以發現為數不少的外國企業,在此設廠生產。
在泰國,負責投資政策的主要機構為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許多有惠措施,諸如「免除企業8年所得稅」、「水電費減免」、申請手續「一站式服務」、5年工作簽證,以及因應AEC成立所規劃的「2015-2021促進投資戰略」等,都很能吸引外資進駐,而泰國也被世界銀行評為經商便利度全球第49,亞洲區第5名 。
除此之外,「泰國4.0」也是2017年被提出的未來發展政策,由總理巴育親自主持,橫跨各部會規劃泰國未來20年的產業發展與吸引外資策略,標定未來在綠能汽車、航太、智慧家電、高端醫療、精緻化農業與食品加工、智能生產線等,要將泰國從以往勞力密集的型態轉向高附加價值與心創等領域。
甚至有分析師表示,未來20年,泰國可望成為薪資水平略低於新加坡的先進國家(筆者按:餅總是要畫大一點,各國政府皆玩此招)。
拚加工出口的南進政策早已過時,泰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才是新機會
講了這麼些樂觀的資訊,其實倒也不是要一股腦兒的慫恿大家趕緊變賣家產,來泰國投資經商吧。誠如那具經典名言「投資有賺有賠,風險自行負擔」,每個地方都勢必有他的機會與挑戰,也有其獨特的文化與市場,唯有徹底評估自身的能力、了解自己的價值與目標對象的需求,方能經營好一番事業。
所謂「南向」,其實台灣早在1990年代就已經端出相關政策,提供輔導與優惠貸款鼓勵企業到東南亞投資,看重的便是鄰近原物料產地與便宜的人工成本,而泰國在電子、橡膠、紡織、汽車零件、農漁產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早期便有很多人到當地開設工廠,製成產品後外銷回台或者銷往其他已開發市場。
然而,這種加工出口、外銷導向的方式,並不見得還能適用於當今東協整和後的泰國,反而是龐大的內需市場與新興中產階級,才是下一坡的機會所在。
日本的最好案例:用心經營內銷,如今日本車泰國滿街跑
記得參加一場外商總會(JFCCT)的活動,發覺這樣以「內需為訴求」的經營思維,早在日、韓與各國外商界實行已久,特別是日本商會,從20多年前有系統的在員工語言培訓、教育訓練、企業跟政府接洽、銀行貸款、用國家的力量整合生產鏈、統整當地情報與安排完善的福利措施等,扶植了大量日本企業進駐泰國,並透過長年的行銷與在地人接觸,成功將許多日本品牌打磨成市場接受度高的高端消費產品。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曼谷滿街的日系車,從入門款的TOYOTA、Honda到昂貴的LEXUS,幾乎超過80%的市佔率,便可見日本廠商對當地的用心經營。
其實,正如本文標題所言,無論是「南向」還是「新南向」,大舉南進的企業,賺錢者有之,破產倒閉的也大有人在。
而若仔細觀察,很多成功的公司或品牌,老早就觀察到趨勢,在政策尚未明朗之時,便已在泰國或其他任何東協國家,建廠生產,不僅利用在地優勢主打出口,更是兼顧經營內需市場,以便分散風險以及創造利潤的極大化。
曾藉由與外商總會主席Stanley對談時請教關於南向政策的議題,他便表示政策畫出大餅固然是好,但若僅因為媒體渲染與人云亦云便一頭熱的「瘋」泰國- 學泰文、投資創業、拿學位或找實習等,是很危險的。
成功從來就不是容易的,創業與經營更是一門需要一輩子學習摸索的艱難旅程,你需要定定明確目標,並且清楚知道自己的實力和優勢在哪,深刻的認知自家產品或服務到底有多少價值,以及最重要的,要去了解在地文化,而非只是把台灣那一套,或著台灣幾十年前在海外打拼的那一套搬過來,才有機會做出一番成就。
「南向從來就不分新舊,從來也就沒有早或晚的問題」,若你準備好了,也觀察到值得投入的領域,那政處於積極發展與招商的泰國,的確處處充滿機會。
倘若尚未定奪,不少在這已經事業有成的朋友建議,經濟狀況許可之下,不妨先來long-stay個一年半載,把泰語學好,順便結識一些在地人脈,好好觀察一下本地市場,以及最重要的,拋下過往的成見,不只要熟悉市場與數據,更該打從真心喜歡並且去了解他的文化與社會,方能真正在泰國長久立足。
(本文經投稿作者 Jack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標題為〈泰國商情 – 新南向?拜託,人家老早就來了〉意投稿者可寄至: [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Ninara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別再忽視東南亞】蔡英文新南向政策要的人才,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別念中國經了,台灣擁有南向政策的最大籌碼:外籍新娘
南向之前,你了解他們多少?東南亞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充滿多元差異的「馬賽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