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國會質詢台:趙天麟》影片介紹

https://www.facebook.com/buzzorange/videos/1856620044354036/

 

台北市之外,高雄應該是另一個「首都」,但高雄有可能「繁榮」嗎?

我們先想想幾個問題好了:

1. 如果高雄想增加就業,高捷路線差人們怎麼上班?每個人都要有車嗎?
2. 陳菊之後,能帶高雄起飛的市長會是怎樣的市長?很會 Sell 城市的市長嗎?
3. 高雄已經離不開重工業,那麼,成為「石化專區典範都市」可能嗎?
4. 吸引青年留高雄?但高雄有值得年輕人追隨的 CEO 嗎?市長理應要是這城市最棒的 CEO 吧?
5. 年輕人留在高雄,但年輕人不想、不敢在高雄生小孩,怎麼辦?

上面五個問題,現任民進黨立委、同時也是下一屆市長參選人趙天麟,一個一個在 《BO 國會質詢台》節目上答覆。

來不及看影音?先看看重點文字整理

BuzzOrange 發行人張育寧(以下簡稱問):軌道建設是高雄一直在做的重大建設,為什麼對這座城市而言發展捷運很重要?(影片時間:8:30)

來賓趙天麟(以下簡稱答):

一座城市不能沒有便捷的交通。高雄這起年雖然用 BOT 方式將高捷做起來,但和台北相比,兩座城市的捷運路線數量有點不成比例。高捷發展至今,還是只有兩條路線。

但高雄是台灣重要的產業重鎮,金屬相關產業一年能貢獻七千億台幣產值,石化工業則貢獻 5 千億台幣。軌道建設應該要和這些產業發展結合。

高雄的工業集中在南北邊,北部以金屬工業為主,南部則是石化工業。高雄市政府拿到軌道建設 2 千億經費後,主張要將南北向紅線向北延伸到路竹。我主張除了向北外,也要向南延伸到林園。

高雄南部有許多大型工業區,現在的捷運卻只有蓋到岡山、橋頭,沒有到林園。軌道如果沒有連到產業發展區,就會讓人才不願過去,經濟成長受限。

除了向北延伸外,市政府目前規劃的第三條捷運路線,打算蓋在人口稠密區。但我認為,軌道發展如果不和產業結合。只會讓軌道蓋得出來、但養不起。如果我當選市長,軌道建設就會做微調。捷運一定往南到林園、大林浦,招商引資才有優勢。

問:招商引資是您提出的重要政策。為什麼招商引資對高雄很重要?(影片時間:33:30)

答:以日本為例,福岡市跟高雄很像,離日本中心都市遠、相對邊陲。福岡市市長高島宗一郎在位七年間自詡為「超級業務員」,無所不用其極的招商,讓福岡市變成特區,不僅稅負有優惠,也提供現金支持產業發展。

我的目標,就是要向他學習,積極招商引資。我認為高雄不可能放棄重工業,而是要優化它。高雄的金屬業佔 40%、石化工業佔 27.7%、電子產業佔 12.3%,合計起來超過八成。

我的目標是讓這些重工業變成高附加價值產業,讓資本家願意進來投資。把高雄從邊陲的世界工廠,變成國際企業願意前來的優質區域。

針對高汙染的產業,我主張提出轉型條例,要求改善製程、降低汙染。現在的石化業,其實都願意加碼投資改善汙染。我的目標,是讓高雄發展成石化專區的典範都市。

新加坡的裕廊島石化工業區,就是很好示範。高雄條件不比裕廊島差,政府應該要以將高雄發展成和裕廊島同級的石化專區前進,明確告訴市民哪一年會完成轉型,讓台灣、世界企業都願意進入高雄投資。

問:除了軌道建設,許多人在關心的是高雄人才流失的狀況。請問您覺得該如何留住高雄年輕人?(影片時間:36:59)

答:經過前市長謝長廷和陳菊努力,我認為高雄已經準備好了。許多建設並不是蓋了就會增加人流,但一位市長應該要向公司的 CEO。他的任務,就是要把前任留下的建設看成生財器具,努力吸引人口移入。例如日本福岡市長高島宗一郎,七年來招商引資來了三千多家企業,總共帶進 10 萬年輕人,這就是一個好的案例。

問:負債過高,是高雄目前時常被拿出來批評的問題。根據最新資料,高雄目前人均負債將近 10 萬(9.54萬)為全台最高。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影片時間:49:00)

答:我有時候會羨慕柯文哲,和高雄相比,台北市獲得的資源、投資都更多,理所當然能進入「財政紀律」的檢討。但高雄發展階段和台北不一樣。我認為高雄的財政紀律,是不要把錢拿去做跟招商引資無關的投資。

問:除了人口外移,高雄目前出生率市六都最後一名。請問您若當選市長,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影片時間:52:40)

答:生育率低的關鍵,是因為大部分父母生到第二個會養不起。對此我推出「168」生育津貼政策,全力拚第二胎。

168 的「1」是指首胎津貼會從 6 千到 1 萬元,「6」是第二胎會補助到  6 萬元,等於政府幫你做月子。最後的「8」則是指兩年內的養育津貼,一個月會有 8 千。這些政策都會有排富條款,不過具體要怎麼訂定,細節還在研擬。

問:2009 年高雄舉辦世界讓許多高雄人覺得很榮耀,您的政策裡面剛好有一項就和「運動經濟」有關,請問這是什麼概念?(影片時間:59:15)

答:運動經濟能幫台灣賺很多錢。以紐約舉辦國際馬拉松為例,光是一年就能帶進百億台幣的產值。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則吸取紐約經驗,從 2003 年開始積極申請東京成為馬拉松「卓越賽事」會員國。他的確做到了,也為東京市帶來了財富、榮耀。

日本國際馬拉松前後期間,能為這座都市帶來 75 億台幣產值。我認為這是高雄可以努力去做的方向。不論是在氣候、市民接受度上,高雄都有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的實力。只要用經濟、企業經營的角度去思考運動,高雄經濟還有很多機會。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