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ㄧ 般人, CC Licensed
最近政府宣布要開始推動「智慧電表」,預計明年先達到 20 萬戶,最終目標是完成全台300萬戶裝設智慧電表。
而其實這個政策只是過去能源政策的一環,2010 年,政府正式通過推動「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推動方案」,朝節能減碳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邁進,從 2013 年就已經開放更換智慧電表了。
但果不其然,聽到要推「智慧 XX 」大家一定都先不信任政府,覺得肯定又是浪費錢。
究竟是不是浪費錢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智慧電表是什麼,能吃嗎?
斯斯只有兩種,但目前台灣電表就已經有三種了。
台灣現在大部分住家都是使用「機械電表」,也就是最傳統的那種,只能累計用電量、算個電費還要加減乘除。到後來,有了「電子式電表」,可以配合離峰時段電費打折的「時間電價」有了電子式電表。
然後就是這次的「智慧電表」,優點是完全可以依靠線上作業處理電費問題,隨時可以掌控用電量來省電,當然也可以算時間電價,更可以進一步來規劃「動態電價」。
到目前為止前面兩種電表都還是要人工抄表,但是因為人工實在太便宜啦,所以台電也不想換智慧電表。
王耀庭分析,目前台灣每戶每月人工抄表費用為5元,1300萬用戶總共也才6500萬元一個月,一年費用約為7.8億元,但若1300萬用戶全都要裝設智慧電錶那就先花800億元台幣,還不包括控制中心建置與維運費用。
從 2013 年開始安裝智慧電表到 2016 年為止,只有1萬個用戶使用智慧電表, 35 萬戶使用電子式電表,距離全台300萬戶裝設智慧電表還差得遠呢。
而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更換智慧電表對民眾來說,電費太便宜所以節電無感,而且換一組電錶還超級貴(5千到 8 千,傳統電表則是大概 1千到 3千),反正換個電子式電錶就可以申請時間電價了。
而智慧電表大約只能節省下 5% 用電(平均個人用戶節約百元上下的電費,家庭則約三百元左右)、功效不大,台電也說要超過 700 度的住戶可能才會相對有感——畢竟台灣電價滿便宜的;加上很多電表都在地下室或樓梯下方訊號不好,讓人擔憂(但這個問題還得等明年正式測試才會知道答案)。
政府想創新就靠北浪費錢,那我們到底要不要政府做改革?
就像政府先前要更換電腦一樣,終於好不容易政府要做一些改革,卻反而會被質疑浪費錢。然而智慧電表目前看起來是個值得期待的方向,既可以節省人力資源、改善浪費電問題,還能抓到誰在偷搞竊電,更是國家能源政策重要的一環。
當全國都使用智慧電表之後,才能有效完成智慧電網,有效掌握並改善台灣缺電的問題,也才有比較大的彈性接受未來其他綠能的發展。更可以即時有效掌控全國的電力使用情況,像 815 大跳電那樣的情況下,不但能及早預防、也能更有效率的即時分配用電、也能隔離跳電區域來避免大規模停電,當然供電也會相對穩定。
比起省錢,智慧電表的最終目的還是在於改善台灣整體的電力管理;畢竟智慧電表本身不會讓你節能,只是鼓勵民眾改變用電行為,但民眾怎麼會想這麼多?也許政府先從工商用電來開始實施,可以讓民眾更有感、更願意更換智慧電表吧?
推薦閱讀
買電腦也算前瞻?公務機關現在還在用 XP,前瞻計畫要花 20 億更新電腦被批浪費
台灣政府真是智商無下限:放著核四蓋好不發電,缺電再回頭懲罰人民是有毛病逆?
【想滅核能,學南韓吧】首爾兩年省掉一座核電廠的電!人民怎麼那麼配合啊?
參考資料: [新聞] 政院砸250億 衝智慧電表 半夜洗衣能省電?別忙了!首先,你要有個電子電表! 節能省電新利器 智慧電表來報到 台電智慧電表「用手抄」,這是哪門子的智慧? 經濟部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