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這次世大運的開幕儀式你看過了嗎?當時看到大鯨魚在海中遨遊、然後誕生了台灣島這段,就莫名讓人全身泛起雞皮疙瘩——就像在說著,我們能夠勇敢航向世界、不受任何束縛。勇敢向世界宣告:這裡就是台灣,不是中國、而是自由的海洋島嶼。

而這次世大運一直相當支持台灣的德國,也認為「台灣人『民族自豪感前所未有的高漲』,亟欲向世界展現,這座小島擁有舉辦大型賽事的實力。」

如果辦了世大運能像這樣讓台灣人不再感到自卑、為我們擁有的一切感到自豪,那麼這次世大運花這麼多錢也算值得了。

(責任編輯:林芮緹)

翻攝自《公視》世大運開幕典禮直播影片。

文/askaleroux

如果辦了世大運能讓台灣人不再感到自卑,或是能夠為台灣的東西感到自豪,甚至德媒說的「台灣民族」塑形的話,這世大運花那麼多錢,除了建立硬體設施以外,也算是非常值得。

這是公視轉播的世大運開場。第一段 「活力島嶼,生命禮讚」讓我非常有印象,一開始就看到一條大鯨魚在海洋遨遊,最後地層推擠,擠出台灣島。

很多國家都有動物象徵,那就會變成他們的國家個性:

美國是白頭海鵰,所以美國人要傲視全球,要On top of others。
俄羅斯就是熊,所以俄羅斯人勇猛在惡劣環境下都能生存。

以前大家都會說,台灣的象徵動物是水牛,因為要刻苦耐勞;也有人說台灣黑熊,但黑熊的性格也不是台灣人需要的。我覺得與其當任勞任怨的水牛,不如把台灣當成一條海洋的大鯨魚,而且台灣的形狀就跟鯨魚非常的像,我認為再適合也不過。

因為台灣要當的是海洋國家,要的是往世界冒險的勇氣,台灣屬於這個世界。台灣不是擱淺在中國這個大陸地旁邊的鯨魚,不是邊陲小島。台灣的右邊就是廣大的海洋,這條太平洋的大鯨魚應該航向世界,不受束縛。

世大運的這個編排,我認為創作者希望台灣人要有海洋民族、海洋國家的自覺,也希望來訪的外國朋友知道,台灣不僅僅是他們從旅遊書中想像的台灣。

接下來的原住民的嘹亮歌聲與獨特的音樂、到後面的辦桌辦喜事,有明華園歌仔戲,以及台灣獅——這都代表了台灣即便是一個東亞島國,但是卻不封閉,也展現了台灣四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與保留,台灣的過去與現在,展現出東亞多元文化包容非常難能可貴的狀況。

「台灣民族」表現出的民族主義內容,我認為與同為東亞的「大和民族」或是「中華民族」不同。

台灣民族不建立在血統之上,也不建立在出身,強調的是以台灣為中心點、在台灣上的民主,自由,包容,融合這些核心價值。就和台灣有高山有平地,有各種豐富的獨有生物一樣:無論膚色人種,不論你來自何方,只要認同的是台灣與其推崇的價值,這樣的人就是台灣人,就屬於台灣民族。

台灣是在太平洋的神奇島嶼,孕育多樣的生態與文化。即便不能用台灣的名字參與比賽,但在表演當中,我相信來訪的外國選手與旅客,都能充分感受到:台灣不僅僅是Chinese Taipei 這個詞能代表的東西。

希望我們台灣人能夠在世大運獲得信心,即便在不斷失望的日常中,仍然能對台灣抱著希望不斷努力然後往前行,堅持讓台灣變更好。

因為台灣不只是世界的台灣,更是屬於台灣人的台灣。

你也會喜歡這些文章

為何台灣人對海洋的認識極度匱乏?罪惡的「海禁政策」,讓我們忘記血液中的海洋精神
全世界唯一讓同志問感情的廟就在台灣!外媒分析:挺同和包容的海洋島嶼精神有關
「台灣的便利商店?Beautiful!我們要買很多東西」——世大運不是柯 P 個人秀,還讓外國人對台灣大大驚豔
就是愛台灣!前 AIT 官員讚台灣「亞洲秘境」,道出其他國家追不上的寶島魅力

(本文經原作者askaleroux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Re: [新聞] 世大運吸睛全球!德媒:台灣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