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十年來,在花媽陳菊接掌高雄之後,這地方距離傳統重工業都市印象越來越遠。取而代之的是,從 2009 年高雄世運起,文化開始慢慢在此紮根。如今這片土地又結出新的果實,成為高雄蛻變華人流行音樂中心的號角。
一首《島嶼天光》,將滅火器從小眾熱愛的獨立樂團,一下子端上了眾多主流媒體的版面之中。滅火器因此受到廣大歡迎,但也感到不能適應。即便如此,主唱楊大正依然堅持按照平常的節奏做自己,因為「真實的自己不會出錯」。正是如此,這些高雄孩子才沒忘記自己的初衷,要在家鄉熱鬧舉辦一場音樂祭。
其實在日本,這樣的音樂祭並不少見。楊大正就說,像是樂團 Hi STANDARD 就曾在 1990 年代舉辦 Air Jam 音樂祭。雖然這活動僅僅 3 屆就終止,但 2011 年的大地震,又將這個祭典召喚回來,用收入為災民挹注援款。因為《小小戀歌 (小さな恋のうた)》一曲紅遍日本大街小巷的獨立樂團 MONGOL800,也兩年一次地在家鄉沖繩舉辦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音樂祭。
像這些滅火器的前輩們,不斷用音樂澆灌自己的故鄉,也就成了這次高雄火球祭的源頭。不過,滅火器也是撩下去了才知道,原來舉辦一場這樣的活動有多麼不簡單。所幸,台灣還有許多表演專業人才,在幕前幕後一同支援這場活動。
只可惜,火球祭一年只有一次,這些人才卻少有發揮實力的空間。對台灣人而言,表演娛樂始終距離我們的生活太過遙遠。這些音樂人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舞台,一個無須觀眾花上大把銀子或是正襟危坐的舞台。
受限於音樂展演空間的相關法規,我們能跟歌手面對面的接觸,多半是在盛大的音樂祭典,或是小巨蛋這樣昂貴的場地。若是我們能在街頭巷尾的酒吧、餐廳裡,就有機會聽到現場音樂演出,那麼流行音樂才能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火球祭只是個開始,相信未來高雄這片土地將會吸引更多歌手、樂團,發展為新一代的華人流行音樂重鎮。不過前提是,法令限制要能及時鬆綁,才能讓這塊土壤自在成長。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火球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