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環球時報》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台灣讀書」為主題的文章,點出台灣大專院校近來招收陸生的狀況。點明台灣學校收陸生的情況冷清外,也一一說明為什麼中國學生不願意來台灣求學,理由如下:

一、 「三限六不」政策削弱陸生職場競爭力

  • 三限: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限制陸生赴台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國家安全領域的專業」
  • 六不:不加分、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影響招生名額、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台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

而「三限六不」的初衷就是,保護台灣本地學生的資源和機會。但根據《環球日報》報導,其中多數選項都還在可以忍受範圍,但「不允許校外打工」和「畢業後不可留台就業」幾乎直接打消了大部分學生去台灣唸書的打算。

在銘傳大學就讀的金同學坦言,因無法在台灣打工實習,只能在寒暑假回中國拼命投簡歷、找實習,這樣的做法削弱赴台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或許來台灣唸書真的只適合『富二代』吧。」

二、健保政策讓陸生覺得自己是「外人」非「同胞」

曾在銘傳大學擔任交換生的陸生劉凱表示,因無法負擔高昂的醫藥費而不得不退學回家治療——這不是故事。在台灣「看病難、看病貴」,是每個陸生最心寒的一件事。《環球日報》報導,一直以來陸生因遲遲無法參加「島內」的健保而不得不購買昂貴的商業保險,只能靠運氣希望自己不要得大病。

馬英九在位期間,國民黨曾提出將陸生納保,陸生和僑生保費由台灣補貼 500 新台幣,每人每月自付 749 新台幣。但最後結果是陸生保費全額自付,台灣不補助,也同時取消僑生和外籍生原本享受的500元的每月健保補助。

《環球日報》指稱:這樣的解決方式看起來公平,但卻讓陸生感到更多的是被當成「外人」而非「同胞」般對待。

延伸閱讀:真有陸生覺得他們該拿健保嗎》境外生健保費1249元,300生、50學團抗議

三、嫌台灣學歷含金量低

《環球日報》引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6 月公佈的 2018 世界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10所高校進前400,其中台灣大學排名最高,為76名,清華大學排名161,交通大學排名207 。

《環球》進一步指出,同樣的榜單中,中國大陸39所大學上榜,清華大學排名25,北京大學排名40,復旦大學排名40,上海交通大學排名62。這讓越來越多的考生懷疑:大陸高校的排名越來越高,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台灣讀書?

綜合三個原因,讓中國學生越來越不想來台灣讀書,台灣對陸生相當不友善,除了有諸多限制外,還有滿滿的「歧視」,因此該文筆者直言,這就是為什麼陸生遠離台灣的根本原因。

看到該篇發文,不少大陸網友都附和,「智障才會去台灣上學」、「落後的小地方還自以為」、「今年高考三百分以下有錢人家的孩子可以去台灣唸書」

圖片來源:http://news.ifeng.com/a/20170815/51636945_0.shtml

圖片來源:http://news.ifeng.com/a/20170815/51636945_0.shtml

台灣網友也反擊:「對,真的,不要來」、「中生本來就外人,不然勒?」、「懶的酸了,幼稚病沒幾天就發作一次中國人真該看醫生了」、「不爽不要來啦」

針對媒體報導陸生來台求學受到歧視,導致人數下降,陸委會昨日(15日)發出聲明表示,陸委會與教育部持續進行檢討,希望在確保台灣學生權益前提下,營造陸生在台就學與生活的友善環境。

對此,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晚間發出聲明稿指出,台灣學風自由、資訊開放,是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政府歡迎陸生來台就學的立場與政策不變。對於今年已經報名並獲錄取的大陸學生,陸委會再度重申歡迎之意,也期盼都能如期來台就學。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asint,CC liscened。)

參考資料

中央社》陸生抱怨受歧視 陸委會:營造友善環境

環球日報微信》大陸學生: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再去台灣讀書

推薦閱讀

為何中國學生羨慕台灣的「民主自由」,卻仍認為我們應該「回歸祖國」?
到美國後才發現──這群只會用錢解決問題的富二代中國學生,原來和流浪漢如此相似「中國學生好積極,台灣只顧小確幸?」別再相信長輩們這句鬼話
健保放寬中國人納保:台灣勞工補 1 成、中國研究員補助 4 成保費,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