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隨著各世代人抗壓性、特徵不同,外界通常用各式的水果名稱形容不同世代的年輕人。像七年級生外表光鮮亮麗,內心一碰就爛的「草莓族」、五年級生強硬固執、不懂變通的「芭樂族」、八年級被社會「100%純壓榨!」的「柳丁族」。

但可悲的是,在台灣,這些水果之間不能和平共處,而是不停給其他水果貼標籤,芭樂不准柳丁議價薪資,問了就是態度差,這樣的態度就是害台灣經濟沒有起色的元兇⋯⋯

小弟小妹區區一顆純壓榨柳丁,到底哪來這麼大的能耐!?

(責任編輯:余如婕)

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文 / 嘴炮出版社

十多年前,我這一輩,也就是 70 年次的年輕人開始進入社會職場,因為空有光鮮外表但抗壓性差被稱為「草莓族」。

隨著時代變遷,現在是 80 年次的年輕人陸續出現在鬼島社會,被戲稱為「布丁族」,一捏就碎,只能在冰箱裡保存,意思就是沒了爸媽照顧就不能生存。

有趣的是,年輕人們自嘲自己為「柳丁族」,無論是鮮嫩飽滿或乾扁枯老,都要被拿來壓榨到最後一滴為止。

今天在新聞上看到智商30的記者訪問企業主:「對於現在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你有什麼看法?」

也不知道是哪一家企業或哪找來串場的企業主皺著眉頭抱怨:「現在的年輕人來求職就只會關心薪水多少、休假多少、工時多少,這樣的態度怎麼讓人認同?!」

然後就好多人跟著按讚,留言:「年輕人就只在意薪水休假福利,難怪台灣經濟一點起色都沒有。」

對阿,年輕人真的是好糟糕喔,但如果我們試著轉動那顆智商應該比記者跟企業主高一些的腦袋想想:

「為什麼詢問或關心薪水、休假、福利、獎金之類的問題會讓人覺得反感與遭到否定?」

昨天,我去吃牛肉麵,看到店裡菜單上都沒有標價,我問老闆:「老闆,那紅燒牛肉麵一碗多少錢?」老闆給了我一個白眼,很兇地說:「問這個幹嘛?你是還要不要吃?」

我楞了一下,心想:「靠北喔,就是想吃才問價錢阿。」算了,反正牛肉麵大概就這價錢,老子吃的起,於是問老闆:「老闆,牛肉麵會辣嗎?可以加麵嗎?加麵多少錢?滿漢牛肉麵是加牛肚、牛筋、牛肉嗎?」

老闆拍了桌子大吼:「你問這麼多,白癡是嗎?!我沒看過有人吃牛肉麵是這種態度的,你滾,老子的店不想招待你這種只在意牛肉麵多少錢的白癡!」然後,我就莫名其妙被趕出來了,只是我還是沒想通:「在意牛肉麵一碗多少錢是很白癡的問題嗎?」

是阿,在意薪資福利是不應該的嗎?對阿,為何詢問這些問題會讓企業主反感?好奇怪,非常莫名其妙,就跟菜單上應該標價一樣不是?交易市場不就是雙方明訂條件價格然後才能成交嗎?怎麼在這個鬼島上販售勞力的一方沒有議價的權利,甚至還要遭到譴責?

反觀那些沒了政策補助與稅賦優惠就威脅要出走的企業主,那是草莓?還是布丁?更悲哀的是,被壓榨多年的老柳丁居然也跟記者一樣的智商,不過也對,早就沒汁可榨的老柳丁連腦漿都被榨出來了,你居然還奢望他們有智商,這不實際,是幻覺。

至於為何老柳丁與慣老闆還有低能記者對於「關心薪資福利」這事這麼反感,我想了想,也對,就像我很討厭別人的女朋友胸部大一樣:

第一,我女朋友沒有胸部
第二,我沒有女朋友

「只要我過得比你好」的文化裡頭,「你不能過得比我好」這樣的情結自然存在,我只有80分,你當然不能考100分,最後,大家都是小柳丁,也算是公平,大家都是智傷,所以大家都討厭有智商的人,這是鬼島,不是這塊土地的錯,是島上有一群妖魔鬼怪造成的⋯⋯

(本文經原作者 嘴炮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一層一層剝開我的心】從「草莓族」到「洋蔥族」,剝削的不只年輕人也是台灣的未來
家裡也有「草莓族」不離口的長輩?他的溝通策略,讓父親從此對年輕人改觀
【年輕人嫌工地月薪 6 萬太少不做】這新聞根本假的!讓專業的告訴你真實工地現場年輕人太會花錢?台灣真正罪惡的,是那些以「不消費、不娛樂」自豪的有錢老人
年存 50 萬未必能買房── 數據告訴你,當省錢不能帶給年輕人希望,存錢到底要幹嘛?
當薪水只夠活著而非「過生活」,這社會究竟還要年輕人省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