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選這篇文章】
仔細回想,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去了一趟中國後,回到台灣時,怎麼看台灣怎麼不順眼,口中說的都是中國好。台灣當然不是樣樣強,只不過中國也未必樣樣好,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很簡單的原因:「特權」,在台灣分不到的人,因為中國願意給這些人特權,開始以為這些成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回到台灣後,開始以高姿態看台灣,看很多事情都不順眼,卻也不打算為台灣付出貢獻。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王乾任
週日晚,在一家小館子用餐,店內只有我跟另外一組客人。另外一組客人是兩個相當年輕的男生,其中一個在中國工作,兩周往返台灣一次。另外一個則是在中國念碩士,畢業後回台灣接家業。
為什麼我那麼清楚?
因為那晚,兩位年輕人高談闊論,又是華爾街的股票,又是中國如何的強盛與高薪,以及台灣只剩小確幸真悲慘,被數位殖民很可憐,沒人能帶領台灣走出困境等等,總之,就是那些平日裡不難在台灣媒體上看到的揚中貶台論。
也許我算幸運,雖然不少朋友西進中國工作,甚至有些人已經當了老闆,但是聊起兩岸問題,很少人擺出高人一等姿態睥睨留在台灣努力打拼的人,多是較能理解各自的辛苦和選擇的理由。
然而,不得不說,在台灣的確存在一種人,那就是去了一趟中國後,回到台灣時,怎麼看台灣怎麼不順眼,口中說的都是中國好、中國強。
台灣當然不是樣樣強,只不過中國也未必樣樣好,為什麼某些人去過中國之後開始嫌棄台灣?
除了經濟上的確中國高度蓬勃發展(雖然不是沒有遠憂與近慮),而台灣薪資停滯甚至回跌,越來越多人的生活變辛苦。對於某些在台灣追求經濟成就受挫的人來說,中國給予了必要的安慰與際遇。
一邊是費盡心思努力卻無法對抗既得利益的特權份子綁架台灣經濟成果的分配,一邊則是因為特定因素的關係輕鬆獲得特權,如果格外在意經濟成就達成者,不難得出中國遠比台灣好這個結論,即便這個結論的前提是中國給了許多台胞特權所導致。
再者,在中國發展的台灣人,多半是外派或有點關係而過去發展,就算是自己過去找出路,也多半能夠得到對台單位的協助,不怎麼需要接地氣,生活基本上是腳不落地,很少人需要像中國農村出來的農民工或學生那樣從零開始,不太需要跟中國的農民工一起在擁擠的生活空間競爭,就算要也是暫時性的,在特殊照顧下,爬升的機會遠比廣大農民工多。
在中國有點特權的台灣人回到台灣後,則被打回原形,回到原本的庶民生活,好事壞事皆入法眼(更別說台灣的媒體推波助瀾),比起在中國只看見好處卻看不見問題,自然覺得台灣問題多。
說來諷刺,某些在台灣分不到特權的人,因為特殊因素中國願意給這些人特權,令其有較好的際遇與成功機會,而這些人卻竟然以為這些成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於是當這些人回到台灣後,開始以一種睥睨台灣的高姿態看待台灣,看台灣的很多事情都不順眼,覺得台灣不方便、不進步。
在好環境裡有好成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辛苦的環境裡還能逆勢突圍才是真正了不起。前者不過是利用前人種的樹,後者是自己正在努力種樹。先在樹下乘涼的人假裝沒看到有前人種樹的原因,卻睥睨著正在辛苦種樹為後代人打拼的人。
回到開頭提到的年輕人,最讓人覺得齒冷的是,這些人侃侃而談台灣的各種難處與困境,可是,一點都不覺得自己需要為這些難處的突破與革新付代價,只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將問題解決了。
我不免心裡OS,「那然後呢?」要是有人帶領台灣成功完成改革,台灣變好了,你們就要回來嗎?為什麼你們覺得不用付出努力,卻能夠回來坐享成果呢?這不也是一種「成本外部化、利潤私有化」的思維嗎?
台灣有很多問題暫時難以解決,可是,若不是還有人願意堅守岡位,願意投身艱難的改革之路,若是每個人都像這些自覺聰明的人離開台灣去中國創造個人成就,台灣又將變成什麼模樣?
過去我常說,韓國人比台灣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韓國經歷國家破產的時候,一堆韓國人捐錢給國家還債,留下來一起為了國家的困境努力打拼,而不是看到情勢不對就想逃走,逃往願意給自己特權跟機會的國度。
利用兩岸的局勢特殊性,在兩岸間游走、套利,平常賺錢就在中國,生病就回台灣看健保,不覺得國家社會制度改革與自己有關,遠走他鄉尋找自己個人經濟成就,在國外看著台灣的各種悲慘沒有幫助卻反而落井下石,說著各種風涼話的,需要台灣資源時又回來占便宜者,才是最該被睥睨的白搭便車的兩岸套利者。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作者為 陳韋元 ,原文為 〈 王乾任專欄:為何有些人去趟中國回來就覺得自己很厲害〉。首圖來源:Tzuhsun Hsu,CC liscensed。)
推薦閱讀
台灣沒競爭力,只能去中國賺錢?她戳破媒體從來不提的「經濟事實」
中國經濟成長好棒棒?遼寧省 GDP 去年暴跌 23%,省長承認連續 4 年謊報數據
美國真的歧視華人?從「梁彼得事件」的抗議,看出華人爭取的其實是「唯我獨尊」的特權
「所有大門都對特權者敞開,而且有求必應」– 當代台灣人最該看的書《論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