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BO》 7 月刊登了一篇文章,指出高雄長久存在舉債過高的問題。然而若和台北從中央拿的錢相比,會發現問題不是陳菊太會花錢,而是台灣在國土規劃和資源分配上,有很大的問題。

未來 30 年台灣將繼續朝高度都市化方向前進,若不從根改變問題,高雄只會陷入欠債惡性循環。

關注高雄發展的讀者,也歡迎持續追蹤明天 BO 直播節目:高雄能再次繁榮嗎?市長參選人趙天麟談高雄新經濟。

直播預告:https://goo.gl/qek2p5(直播當天會在該頁面插入直播連結)

(責任編輯:黃靖軒)

每次颱風來襲,我都會想到台灣的排水溝和下水道工程,只有台北市接近完善。台中正在加速趕上,台中柳川整治一期剛完成,下水道用戶接管剛突破14萬戶幾年前,聯合國出版過一份《世界都市化展望報告》,結論發現全球人口正以極快的速度往都市集中。

報告中指出,1950年,全世界約有三成的人口生活在都市,2014年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都市,預計到了 2050 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將移動到都市中生活。在這樣趨勢下,台北、台中、高雄,台灣三個人口集中的城市,未來30年應該朝什麼樣的目標來發展?

高雄為什麼比台北欠更多債?因為中央給這兩座城市的錢「差很大」

我們先看看過去的狀況,以西元 2008 年以來的資料比較台北和高雄的財務狀況,首先從兩個市政府的歲出、歲入差來看。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資料顯示,(合併後的)高雄市政府自 2000 年以來財政皆為赤字,長年入不敷出的財務狀況造成如今債台高築。反觀台北市政府,雖然歲出數目龐大,但仰賴著豐厚的地方稅收以及中央統籌分配款等歲入款項,財政結餘大於赤字。

我們先看中央統籌分配款,從 2000 年至 2010 年間,台北拿到的分配款幾乎均為高雄兩倍以上,2011 年至 2015 年間,每年亦高出高雄約100億元。

以 2015 年的統計資料為例,北市府的財政賸餘近302億、高雄市則是赤字近85億元。長年累積的財政赤字,讓高雄市政府的舉債金額直逼上限,對於正處產業轉型關鍵期,都市化的交通建設計畫尚需大量財源挹注的高雄市來說,這個潛在的陣痛其實是屋漏偏逢。

按照現行稅法規定,北、高雖同為直轄市,但依照配額的分配方法,高雄市因營利事業所得大幅落後北市,因此分配到的額度也遠不及北市。台北市長久以來在地方稅收領先其他縣市,中央統籌分配稅亦遙遙領先高雄市許多,但地方各項建設皆仰賴於經費投資,沒有投資哪來的經濟發展,沒有發展就不可能增加稅收,沒有稅收又要怎麼建設?

資源不足的高雄想發展,不論誰當市長都只能「舉債拚經濟」

爬梳北高捷運的發展,台北捷運於 1996 年通車,載客量穩定、深受市民認同與信任;高雄捷運晚了台北市 12 年,直至 2008 年才通車、目前尚在擴展階段,載客量雖然呈現成長趨勢,經費上的短缺使得捷運路線的開發卡關,如果高雄市府想造福更多的市民,無論是誰當市長,大概也只能舉債,別無他法。

如果單獨拉出舉債額度來看,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 1,078 億元、自償性債務未償餘額為 147 億元;高雄市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 2,477 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為 75 億元、自償性債務未償餘額為 267 億元。換言之,每名台北市人平均負債4萬元、高雄人負債9.2萬元。

地方稅收越高,分配到的中央統籌稅也越高,形成台北市「富者越富」、高雄市「貧者越貧」,若中央政府不設法改變分配機制,兩市間的差距隨著時間恐怕只會越來越大。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將兩市政府於 2008 年到 2015 年的歲入、歲出、中央統籌稅、舉債金額數據做個簡單的總和表格(如附表一)。我們可以發現台北市的歲入大於歲出,而資本的累積可以「錢滾錢」為台北市帶來更多的財富;高雄市卻是歲入小於歲出,入不敷出的困境加上中央預算分配不均,讓高雄市只能走上難以回頭的舉債之路。

沒錢怎麼產業轉型?人口外流不解決,高雄將陷入欠債的惡性循環

光是這八年的時間便呈現如此結果,若南北之間的發展繼續「維持現狀」、放任人口外流的現象不去解決,那麼高雄市的人均負債恐怕會持續攀升,人口流失以後,各項稅收也勢必會下降,屆時舉債需求又增加,從此進入後果難以想像的惡性循環之中。

北部地區為台灣商業重鎮、高雄則以工業為主,鑑於全球產業結構的變遷,高雄市目前正面臨產業轉型陣痛期,卻因預算上的不足,讓產業轉型的推動窒礙難行,人口外移、老化等問題雖然也普遍存在於其他縣市,但是對於此刻急需資金發展的高雄市來說,產業轉型之路舉步維艱。

此刻高雄的舉債金額直逼上限,就業環境和條件、交通品質、空污問題、排水與下水道建設等,都遠不如北部。高雄市如何留住人口、留住人才、降低債務壓力,是中央政府應即刻著手解決的議題。在資源分配及國土規劃上,應加重正在發展中的高雄及台中兩大都會區之比例,讓台灣能朝北、中、南三都會區均衡發展。

人口往都市移動是趨勢,在這個趨勢下:30年後,我們想看到怎樣的台灣?

【表一】

2008~2015加總 歲入(億元) 歲出(億元) 中央統籌稅(億元) 舉債(億元)
台北市 (約)13271 (約)13064 2956.98 1454
高雄市 (約)8519 (約)9558 1593.89 2806

註:歲入、歲出為2008年至2015年總和/中央統籌稅為2008年至2015年/舉債金額為2015年12月底之「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短期債務未償餘額」、「自償性債務未償餘額」之總和。

(本文經專欄作者戴季全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小英政府應盡速展開對話,為未來30年提出台灣國土戰略規劃〉。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我是高雄人】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低薪、負債,都滅不了我們對花媽的愛
【菊姊浪費我的稅?】六都負債報告讓高雄人崩潰:我居然要背 9 萬的債務!
擠爆的北捷 VS 冷清的高捷──為何高雄人寧願騎機車也不願搭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