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26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啟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計畫與法制作業,將展開兩階段工作,希望討論過程能作為台灣人權教育重要經驗。圖片來源:中央社

轉型正義的問題持續延燒,昨日(7/26)文化部長鄭麗君宣布啟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計畫與法制作業,將展開兩階段工作,建置「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平台,預計9月上線,希望討論過程能作為台灣人權教育重要經驗。

中正紀念堂位處台北市區核心地帶,是威權時代設置的紀念場域,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成為集會遊行重要場域,但威權時代遺留產物,因歷史記憶分歧,常成為社會衝突焦點。

因此民主化後,中正紀念堂有必要轉型,雖然社會存在歷史記憶分歧,但威權統治下,國家對人權造成的傷害,受害者不分統獨、左右與族群,透過共同面對威權統治時期人權受害史,反省國家暴力,才能真正化解對立,社會才有和解可能。

文化部在年初宣布將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並啟動多元討論,目前「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諮詢委員包含人權、法律、歷史、藝文、都市計畫、公共行政及心理學等14人,且已召開多場會議,諮詢小組也已協助文化部規劃提出社會討論計畫。

轉型正義工作需擴大社會討論,以社會討論凝聚共識。文化部在透過諮詢小組多次會議後,形成社會討論計畫,包括建置「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溝通平台、「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之多元藝術參與計畫」、辦理包含4場願景工作坊與一場公民會議的「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

而「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平台預估在9月上線;另外,文化部也將突破過去傳統討論方式,將結合當代藝術策展,以多元藝術參與方式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

此外,也預計舉辦「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其中包括四場願景工作坊及一場公民會議,提供社會大眾深度討論平台,並凝聚中正紀念堂轉型可行方案;公民會議部分,將透過網路論壇或線上討論機制,廣納更多民眾意見。

希望社會討論過程發揮人權教育效果,將於社會討論進行後再提案,文化部會依社會討論的結果方案,研提「中正紀念堂轉型暫行條例草案」,續召開公聽會後,再送行政院審查,最後由立法院審議。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央社》:〈中正紀念堂轉型 文化部啟動社會討論
  2. 《新頭殼》:〈中正紀念堂轉型啟動 討論平台9月上線
  3. 《文化部》:〈文化部啟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社會討論計畫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轉型正義終於來了】婦聯會宣告走入歷史,捐出 312 億給國庫救長照
黨產讓人下地獄,看國民黨如何五鬼搬運把自己人搬進監獄裡
【轉型正義】村上春樹要全日本正視南京大屠殺:忘記過去或竄改記憶是嚴重錯誤